晚上十点睡觉错了?医生苦劝:过了 60 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 4 点 小区张大爷最近总念叨,以前跟着儿女养成十点睡的习惯,现在反倒越睡越累,晨起头晕乎乎,血压都跟着不稳。难道这个被年轻人奉为圭臬的作息,到了老年就失灵了? 其实这不是个例,身边不少长辈都有类似困惑,明明按时躺下,睡眠质量却大打折扣。年龄带来的生理变化,让老年人的睡眠节律早已和年轻人不同。 六十岁后,身体的褪黑素分泌节律会自然后移,比起十点,很多长辈其实更适合稍晚一些入睡。强行按年轻人的节奏硬躺,反而容易陷入 “入睡难、易醒” 的恶性循环。 与其纠结几点睡,不如先保证睡眠的 “完整性”。长辈们夜里容易起夜,每次醒来别着急看时间,也别开亮灯,轻轻翻身继续睡,片段化的睡眠凑起来也能发挥作用。 睡前别抱着手机刷新闻,也别琢磨太多琐事。可以泡个温水脚,或者听段舒缓的轻音乐,让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入睡会顺畅很多,也能减少夜间惊醒的次数。 饮食对睡眠的影响常常被忽略。晚餐别吃太油腻,也别喝太多汤汤水水,睡前两小时就别再吃东西了。不然肠胃忙着消化,睡眠自然不踏实,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很多长辈觉得睡觉就是 “躺着不动”,其实不然。白天适度活动很重要,比如上午散散步、做做舒缓的拉伸,但下午四点后就别再剧烈运动,否则反而会影响夜间睡眠。 睡眠时长也不用刻意追求八小时。老年人深度睡眠时间本身就短,只要醒来后精神饱满、不犯困,五六个小时的优质睡眠,远比躺在床上 “熬时间” 更有意义。 别被 “十点前必须睡” 的刻板印象绑架,长辈的睡眠该跟着身体感觉走。顺应自然节律,做好这些小事,才能让睡眠真正成为身体的 “充电器”,为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