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眼泪 大部分时候,杨振宁圆融、稳重、理性,不会有很强烈的情感流露,即算是

科海群星谱 2025-11-08 13:36:02

杨振宁的眼泪 大部分时候,杨振宁圆融、稳重、理性,不会有很强烈的情感流露,即算是公众对他的再婚、归国有诸多锐评之时,他也微笑礼貌应对,不急于解释,说要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 但是,对于与邓稼先的往来,他有过强烈的情感流露。一次是在饭局上,有人将邓写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交到他手中的时候,据回忆,杨振宁痛哭离席,到厕所重新整理才再次回到桌边。这可以说是我们目前知道的,杨少有的强烈情感流露。 杨与邓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两人年少相识,后又在西南联大并肩求学。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彻底分岔:一个留在美国,成为世界级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毅然归国,将一生奉献于大漠深处的核武事业。1971年,杨振宁访华时,正是因为在探访名单上写下了邓稼先的名字,邓才得以提前恢复工作。后来,邓托人转交这封信,信末写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后,我的脑中就生出了一个问题,当时他究竟为什么而哭? 第一,我想,他为那份久别之中的深厚情谊而哭。隔着那么久的岁月,那么遥远的距离,杨回到了中国,他们短暂见面又分开,聚会中他收到来自邓的纸条,上面写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句诗,是几千年前中秋时节苏轼写给弟弟的词。以他们俩人的古典诗词涵养,邓从万千古诗词中选出了这一句,我想,杨振宁一定读出来了其中如哥哥牵挂弟弟一样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第二,或许,他也为诗中的那份了解和懂得而哭。五六十年代,杨振宁选择留在美国,而邓稼先毅然归去。很多人认为,他们走在了不同的路上,甚至有人批判杨的选择圆滑精明。然而,作为朋友的邓嫁先,用“千里共同途”说出了自己对朋友不同选择的全部懂得与理解。有句话说,我们会遇到爱,遇到性,最难得的是遇到了解。所以,如果说很多眼泪中都有自怜的成分,杨为自己遭受的误解以及友人给予的无条件懂得而哭。 第三,他也为朋友的命运而哭。此时的邓稼先还在下放之中。上次分别时,他们还是少年意气,而如今,邓已经完全领会了命运的翻云覆雨。所以,杨为什么而哭呢?他也为好友、知己的苦难而哭,为他的纯粹、牺牲而哭。那是他自己做不到的勇敢选择,而他的好朋友做到了,且如份地承受了为此付出的一切代价。纪念杨振宁教授 杨振宁 邓稼先 诺贝尔奖

0 阅读:33
科海群星谱

科海群星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