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谷物协会主席第一次踏进展馆,脚步都下意识慢了半拍——眼前的景象直接让这位见惯了国际展会的行业大佬“懵”了。他后来在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上直言,跑遍全球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多国家、这么多企业扎堆挤在一个展馆里推销产品,各色展台鳞次栉比,不同语言的推介声此起彼伏,手里的日程表翻到一半就忘了动静,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看得眼花缭乱。 这震撼绝非夸张。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齐聚一堂,4108家境外企业带着看家本领赶来,43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比首届扩容超四成,连最不发达国家都有了专属展区,163家企业带着特色产品远道而来 。主席在农食产品展区闲逛时,既能看到美国同乡带来的优质谷物,也能撞见非洲参展商热情推介咖啡,旁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展台正演示着“AI+农业”的新科技,这种跨越洲界、覆盖全产业链的热闹,难怪让他直呼“超出想象”。更让他触动的是,这不是单纯的“凑数”,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悉数到场,461项全球首发、亚洲首秀的新产品扎堆亮相,从智慧农业装备到绿色食品,每一个展台都藏着实打实的合作诚意。 他的震撼,本质上是全球对中国开放红利的集体回应。连续八年举办的进博会,早已不是简单的“展销会”,而是变成了全球贸易的“引力场”。美国企业用行动投了信任票——参展面积连续七年位居第一,350平方米的美国食品与农业馆里,19家参展商忙得脚不沾地,既有连续参展的老朋友,也有盼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新面孔 。主席亲眼看到,隔壁展台的美国宠物食品品牌刚签下580万美元订单,不远处的加州葡萄酒商正用刚注册的微信添加采购商好友,这种“来了就能有收获”的确定性,正是全球企业最看重的东西。 进博会的“挤”,挤的是机遇,聚的是人心。前七届累计超5000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本届中国石化409亿美元的能源大单、中国中化144亿美元的采购协议,都在印证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从来不是空谈 。这位主席或许终于明白,这里的热闹背后,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奔赴,更是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必然趋势。当不同肤色的人在展台前握手洽谈,当冷门国家的产品通过这个平台走进中国千家万户,这种跨越分歧、追求共赢的力量,远比展会规模更令人动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