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内阁全面向中国官员看齐,本周内必须做到 果然,特朗普本质上还是“慕强”。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特朗普在白宫中表示,在中美会晤中,中方官员的专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会晤时,咱们的官员坐得笔直,不管对方说多久都认真听,就算有想问的问题,没轮到自己发言也绝不插话,全程规规矩矩却又透着干练。特朗普后来跟身边人说,这种专业劲儿看着就“靠谱”,自家内阁要是能有这表现就好了。其实这可不是咱们官员天生就会的,全是长期练出来的规矩。 就说咱们这边,干部要是想往高处走,政务礼仪和专业素养是必修课。好多地方的党校都会专门开这类课,从发型怎么留、衣服怎么穿,到开会时怎么坐、说话时怎么回应,都讲得明明白白。就像单位里带新人,老员工会教“开会别东倒西歪,别人说话别打断”,这些规矩不是管得严,是要让外人看着觉得你靠谱、懂尊重。 而且咱们的官员大多是一步步干上来的,从基层开会到高层会晤,经历的场合多了,这些习惯早就刻在骨子里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清楚自己代表的是国家,不是个人,坐得端正、听得认真,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咱们办事严谨的体现。比如以前尼克松访华,咱们连国宴上放什么曲子都考虑到对方的习惯,这种细致就是专业的一部分。 可美国那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选内阁成员有点像“论功行赏”。总统当选后,常会把重要职位分给帮过自己的人、同个党派的亲信,甚至是商业伙伴,不一定看这人懂不懂政务。比如特朗普之前任用过不少企业老板当部长,这些人在商场上可能很厉害,但到了国际会晤场合,哪懂什么坐姿、倾听的规矩? 而且美国内阁本来就没有统一的“行为手册”,成员更像是总统的“顾问团”,总统想让他们发挥啥作用就发挥啥作用,没人专门教他们这些细节。之前还有过总统和外国客人合影,把客人晾在边上自己占中间位置的事,连基本的外交位次礼仪都没注意,难怪特朗普看了咱们的官员会觉得反差大。 更头疼的是美国的党派斗争,选官先看“是不是自己人”,再看能力。参议院审批内阁成员时,反对党常挑刺儿,有时候明明是专业能力强的人,就因为政治立场不对,要么被拖延好久,要么直接被否决。这样选出来的人,心思可能先放在怎么应付党派斗争上,哪有功夫练专业礼仪?而且总统一换,内阁往往大换血,新人刚熟悉工作又换人了,根本没法积累稳定的专业素养。 特朗普现在急着让内阁看齐,其实是真尝到了“不专业”的苦头。以前他的内阁成员常出岔子,要么在公开场合说错话,要么办事没章法,连他自己都觉得没面子。 这次中美会晤涉及经贸、外交好多大事,咱们的官员一问一答条理分明,没一句废话,对比之下,他自家团队可能要么抢话要么答不上来。作为商人出身的总统,特朗普最懂“门面”和“效率”的重要性——内阁看着专业,谈判时才更有底气,也能少闹笑话。 还有个实在的原因,现在中美打交道的地方太多了,从芯片到农产品,哪件都得好好谈。要是美国内阁成员开会时坐没坐相、听不进话,不光显得不尊重人,还可能漏听关键信息,吃大亏。特朗普心里门儿清,跟中国这样的对手打交道,光靠嘴硬没用,团队得有真样子,不然人家根本不跟你好好谈。 不过话说回来,这习惯可不是一周能练出来的。咱们的官员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磨出来的规矩,美国内阁那些习惯了“自由散漫”的人,突然要坐端正、不插话,估计得难受好一阵。而且他们的选官制度不改,就算一时装得像,时间长了还是会露馅。 说到底,这专业习惯看着是小事,其实是背后的培养体系、做事态度在起作用。咱们是实打实练出来的,美国却受限于制度和习惯,短期内真不好追上。特朗普这声“看齐”,说白了还是羡慕咱们这种“靠谱”的做事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