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竟然还好意思喊话:希望中企涨工资,非洲

韫晓生 2025-11-07 18:30:48

[太阳]赖账中国4亿美金,赶走中企高管后,竟然还好意思喊话:希望中企涨工资,非洲这个小国到底哪来的底气?   (信息来源:凤凰网财经——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 关闭中资酒店)   尼日尔这个被撒哈拉沙漠吞噬 75% 国土的内陆国家,曾因地下埋藏的 50 亿桶石油和 42 万吨铀矿被寄予厚望,却因一场始料未及的合作闹剧,陷入了经济与信誉的双重困境。   还记得2003 年,西方石油公司在尼日尔勘探多年后,终究难以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微薄的利润回报,毅然撤资离场,留下这个资源丰富却开发无门的国家在沙漠中独自发愁。   彼时的尼日尔,基础设施匮乏、疾病肆虐、经济落后,西方资本的撤离让其本就艰难的发展之路雪上加霜,守着 “聚宝盆” 却找不到解锁的钥匙,成为当时尼日尔最真实的写照。   就在尼日尔陷入绝望之际,中国石油企业带着诚意与资本伸出了援手,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合作篇章。   中企累计投入约 46 亿美元,不仅建成了阿加德姆油田这一核心开采基地,还打造了津德尔炼油厂等关键配套设施,将原本沉睡的地下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动力。   合作的黄金时期,尼日尔石油产量稳步提升,一度达到日均九万桶的规模,石油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为尼日尔的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企的投入不仅让尼日尔摆脱了对西方资本的依赖,更让其看到了实现经济自主的希望,双方的合作一度被视为中非互利共赢的典范。   然而,这份看似稳固的合作关系却在 2023 年 7 月的一场政变后急转直下。   新上台的尼日尔军政府急于彰显 “资源主权”,推行所谓的 “资源主权觉醒” 政策,将矛头对准了长期合作的中企。   2025 年 3 月,这场合作闹剧迎来了最荒唐的一幕。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签署紧急政令,要求中企三名中国籍高管在 48 小时内离境,同时粗暴查封了炼油厂账户。   几乎在同一时间,尼日尔旅游部以 “歧视性经营” 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彻底打破了双方合作的信任基础。   到了 5 月,军政府更是变本加厉,下令中石油及相关炼油厂必须辞掉工龄超过四年的外籍员工,这一极端要求直接导致尼日尔石油开采陷入全面停摆。   中企员工的撤离不仅让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之流失,更让原本运转有序的油田和炼油厂陷入瘫痪,当地大量依赖中企就业的民众瞬间失去生计,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上升。 军政府的任性之举很快就迎来了现实的反噬。中国团队撤出后,尼日尔油田产量从日均九万桶暴跌至三万多桶,七成产能直接蒸发,石油出口收入锐减,国家财政陷入严重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失去专业安保力量的油田和管道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袭击的目标,多条输油管道被炸毁,进一步加剧了石油产业的崩溃。   尼日尔军政府试图转向西方公司寻求合作,希望能替代中企继续开发资源,但西方资本早已看清其出尔反尔的本质,无人愿意接手这个 “烫手山芋”。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资源产业,如今沦为一片狼藉,尼日尔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更在国际投资市场上彻底丧失了信誉,成为 “投资高风险国家” 的典型代表。   这场合作的破裂,对中资企业而言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过面对尼日尔军政府的违约行为,中国企业没有选择被动承受,而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尼日尔军政府在尝到苦果后,却展现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反转,一边无力解决国内经济困境,一边竟然厚着脸皮喊话中企,希望其能够继续投资,并为当地员工涨工资。   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不仅暴露了其治理能力的匮乏,更凸显了其对国际合作规则的漠视。 其实说到底,国际合作就像两个人交朋友,真心实意的关系才能长久。中企当初带着真金白银和满满的诚意来帮尼日尔,不是来当冤大头的,是盼着双方能一起把日子过好。   尼日尔军政府以为手里有资源、背后或许有人撑着,就有了任性的底气。可现实是,资源再丰富,没人帮着开发就是一堆废石头;外部撑腰再厉害,也不能替自己解决吃饭、发展的难题。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中企到底该咋办?妥协换不来真心,尼日尔军政府要是真有诚意,也不会做出赖账、赶人的荒唐事。可要是坚决走法律程序,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   但这不仅是为了追回自己的损失,更是在告诉全世界,中企讲规矩、守契约,但也绝不吃亏,谁要是破坏规则,就得付出代价。   不只是尼日尔的经历,荷兰安世半导体的经历等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唯有坚守诚信、尊重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在当下,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长远的红利。

0 阅读:38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