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朝鲜外务省负责美国事务的副相金恩哲突然宣布:美国又对我们抡制裁大棒,那我们就“耐心地奉陪到底”。 这已经是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的第五次单边制裁了,前阵子还放风说要调整策略,转头就又拿起了老工具,平壤这回应算是把话挑明了:别来这套虚的。 要是往前倒腾半个多月,外界还真差点被美国的表态晃了眼。10月24日特朗普在去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路上,居然当着记者面说“我认为他们是一种核大国”,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美国要松口了。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美国历任政府都把“朝鲜无核化”当铁律,哪敢这么直白地提“核大国”三个字。白宫后来赶紧澄清说是“事实描述”,不算政策改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试探朝鲜的底线。 特朗普还说自己跟金正恩“关系非常好”,愿意100%开放会面,甚至夸朝鲜“潜力巨大”。这姿态摆得够低,可转身就下令加码制裁,简直是玩起了“嘴软手硬”的戏码。其实这套路也不新鲜,特朗普任期内就跟金正恩开过三次会,2018年新加坡峰会、2019年河内会谈再加板门店会晤,每次都搞得热热闹闹,最后全因为美国不肯松口“无核化”目标不了了之。 朝鲜这边早就把美国的路数摸透了。金正恩之前就放话,只要美国放弃执着于“无核化”,承认现实,朝方没理由不对话,但核武器绝不可能放弃。现在美国一边喊着要见面,一边继续抡制裁大棒,金恩哲的“奉陪到底”说白了就是:想谈就拿出诚意,想靠施压逼我们让步,门都没有。 外界之前的揣测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特朗普上台后多次称朝鲜为“核力量”,跟往届政府的强硬口吻完全不同,连布里斯托大学的教授都分析,这是在模糊“事实认定”和“政策承认”的界限,既想哄着朝鲜坐下来,又不想丢了所谓的原则。 可美国忘了,朝鲜吃硬不吃软,制裁这招从90年代核危机爆发就开始用,几十年下来早被磨出了抵抗力,真要是怕这个,也不会走到今天。 周边国家看着这场博弈也很纠结。韩国李在明政府想缓和朝韩关系,又不敢违逆美国,只能闷不吭声;日本一直对朝鲜核问题喊得最凶,自然怕美国松口影响自己安全。但这些都左右不了朝鲜的节奏,金恩哲的表态就是给所有观望者一个准话:朝鲜有自己的底线,美国不改变策略,这僵局就解不开。 说穿了,美国这套“制裁+喊话”的组合拳打了几十年,早就没了新意。朝鲜敢说“耐心奉陪”,是摸准了美国的软肋,真要彻底撕破脸,东北亚局势失控对美国没好处;可要是真承认朝鲜的核地位,又怕动摇自己主导的核不扩散体系。 反观朝鲜,早就习惯了在制裁中过日子,既然美国没诚意,那就耗着,反正时间站在有准备的一边。 接下来就看美国怎么接招了。要是还抱着“制裁压服”的老想法,金恩哲的话就是最好的回应;要是真打算重启对话,就得先把制裁的大棒放一放。 毕竟光靠嘴皮子晃人,骗得了外界,骗不了平壤,人家早就把美国的套路看明白了,耐心有的是,就看美国有没有真本事继续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