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没想到刚交完没多久,联合国10月初又开口要钱,否则只能裁员,结果到10月底,我们又全额汇出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联合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其正常运转离不开会员国的会费支持,按照联合国现行制度,各会员国需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分担相应比例的会费,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主要会员国的分摊比例也随之调整,2025年,美国依旧承担最高比例的会费,达到22%,而中国的分摊比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已升至20.004%,仅次于美国,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日本则以6.93%的比例位列第三,这一分摊制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公平负担的追求,也反映出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责任的紧密联系。 实际操作中,联合国会费的收缴并非一帆风顺,部分成员国因财政压力、政策考量或其他原因未能按时缴纳会费,导致联合国资金到位率不高,2025年度,截至9月底,联合国仅收到66.2%的会费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明显,其中,美国的拖欠问题最为突出,累计拖欠金额已超过30亿美元,占总欠费额七成以上,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国际组织会费支付趋于消极,甚至在国会预算中不再列支相关款项,与此同时,中国连续多年按时足额缴纳会费,2025年更是在10月底全额汇出6.8573亿美元,以实际行动缓解联合国的财政压力,相较之下,部分其他会员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但规模和影响远不及美国。 会费未能及时到位,对联合国的正常运转带来直接冲击,组织的常规预算涵盖员工薪酬、维和行动、人道救援、环境保护等多项支出,一旦资金链紧张,联合国不得不采取缩减预算、优化流程等措施应对,2025年,面对赤字高达4.5亿美元的现实,联合国秘书长不得不提出精简机构编制,裁撤近19%的岗位,涉及2681名工作人员,这一规模的裁员在联合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不仅如此,日内瓦万国宫不得不缩减照明和供暖,纽约总部也减少电梯使用,维和部队的装备维护和人道救援项目的经费被迫削减,世界粮食计划署因资金短缺,保障全球饥饿人口的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在国际事务中,按时足额缴纳会费不仅关乎履行义务,更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摊派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近年来中国的会费分摊比例从2000年不足1%提升至2025年的20%,这不仅是经济实力跃升的体现,也是负责任大国主动担当的结果,中国的持续投入,赢得了联合国秘书处和广大会员国的高度肯定,联合国副发言人用中文表达感谢,表明中国的担当得到了认可,相反,美国长期拖欠会费,虽名义上仍占据最大摊派国地位,但其国际形象和信用受到损害,部分会员国甚至呼吁对恶意欠费国家采取惩罚措施。 会费分摊比例的变化,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也同步加重,每一笔会费的及时缴纳,既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也为中国在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中赢得了更大主动权,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需要实际投入来支撑,中国在全球维和、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深度参与,背后正是有力的资金保障,在联合国各项重要议题上,中国代表能够积极发声、提出建设性方案,正是得益于稳健的国际信用和资金支持。 中国的做法与部分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将会费当作外交博弈的工具,选择性支付,目的在于影响联合国政策甚至谋求机构改革,中国则始终坚持履行义务,从未推卸责任,每当联合国面临资金危机,中国总能及时“雪中送炭”,为组织的正常运转注入强劲动力,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多极化调整时期,谁能够承担起更多公共责任,谁就能在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正是通过稳步提升的会费分摊和高效履责,稳步扩大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中国持续承担高比例会费的意义,远不仅在于国际“面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联合国体系下获得更多话语权,有助于推动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被广泛认可,无论是参与全球维和行动,还是在重大国际规则制定中争取权益,背后的主动权都离不开资金和信用的坚实支撑,部分网友质疑这些支出是否“值当”,但在国际合作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影响力需要靠责任和投入来获得,没有足够的存在感和信用基础,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利益诉求将难以实现。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美国拖欠逾30亿美元时,联合国向中国说了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