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荷联合表态!严批中国自研光刻,国际舆论聚焦。 一边是号称 “维护规则” 的指责,一边是中国光刻机从实验室跑出产线的实锤,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哪是批评,更像急眼了的信号。 先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捋清楚。美国从几年前就开始加码管制,先进的极紫外设备不让卖,连成熟的深紫外设备都卡着。 中国没法子,只能自己埋头搞研发。2025 年 9 月,中芯国际测试国产深紫外设备的消息被曝光,全球芯片圈立马炸了锅,没过多久美荷就凑一起表态 “批评”,这时间点巧合得过分。 他们的 “批评” 翻来覆去就那几套说辞,一会儿说 “破坏产业链生态”,一会儿扯 “技术标准不统一”。这话也就骗骗外行。 口嫌体正直” 的去把中国的设备交付比例提高了,就跟担心别人抢生意还嘴硬的店家似的,透着股心虚。 中国自研光刻哪是 “凭空造车”?上海宇量昇搞出的浸没式深紫外设备,用超纯水提升分辨率,能稳稳搞定 28 纳米工艺。中芯国际测试了好几个月,缺陷率控制得比预期还好,良率都冲到 92% 了,跟进口设备差不了多少。 上海微电子更厉害,28 纳米设备的国产化率超 70%,核心部件基本不用靠别人,2025 年工博会上一亮相,不少晶圆厂的人都围着问合作。 我认识个在芯片代工厂做工艺的朋友,前阵子跟我吐槽。以前用进口设备,坏个零件都得等阿斯麦的工程师来修,光排队就得俩月,耽误一天产能损失几十万。 现在厂里试装了上海微电子的设备,售后工程师隔天就到,零件换起来也方便。他说老板已经打算再订三台,“国产设备虽然没那么顶尖,但省心又便宜,性价比太香了”。 美荷真正怕的,是中国打破他们的技术垄断。以前阿斯麦的设备卖得比黄金还贵,还得看美国脸色给货。中国一旦搞成了,不仅自己能用,说不定还能给其他国家提供选择。 这就像以前村里只有一家小卖部,老板卖得贵还嚣张,现在有人开了新店,老老板能不急吗?美国撺掇荷兰一起表态,说白了就是想靠舆论施压,逼中国放弃自研。 他们的算盘其实打错了。中国芯片产业链早不是单打独斗,蚀刻剂、光刻胶这些配套环节本来就有优势,现在光刻设备一突破,整个链条就通了。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之前有家企业试着逆向拆解进口设备,结果机器坏了,阿斯麦还不肯修。这反倒给所有企业提了醒,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转头就加大了对国产设备的投入。 有人可能觉得光刻技术太深奥,跟普通人没关系。 其实不然,咱们用的手机、家里的家电,里面都有 28 纳米芯片。国产设备起来了,芯片成本能降三成,未来电子产品说不定能更便宜。这就像当年国产手机突破后,大家花更少的钱就能用上好手机,道理一模一样。 美荷的批评反倒成了 “反向认证”。要是中国自研没进展,他们犯得着联合起来表态吗?阿斯麦 CEO 前两年还说中国搞不出顶级光刻,2025 年看着国产设备跑出产线,估计脸都疼。这说明什么?技术封锁从来挡不住真心想做事的人,越压反而越有动力。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年身边的国产产品越来越靠谱了?从家电到手机,再到现在的芯片设备,都是一步步拼出来的。美荷的指责就像给中国芯片产业 “打广告”,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不是只会买,更能自己造。 技术博弈从来都是 “实力说话”。美荷与其花时间批评,不如想想怎么应对市场竞争。中国自研光刻不是要搞对抗,是被逼出来的自保。这条路上虽然难,但走通了就是光明大道。 自主创新这事儿,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中国光刻的突破告诉我们,别人的技术再先进,终究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手里有硬家伙,才能腰杆硬。 信息来源: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25 年 9 月 18 日 中芯国际测试国产光刻设备 良率达国际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