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现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功交接,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是因为他们在返回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 11月5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直接发了消息,神舟二十号疑似被空间微小碎片撞了,原计划当天的返回任务只能推迟,全国等着看航天员回家的人们,心里一下就悬了起来。 这悬着的心思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谁都知道,太空里那不起眼的小碎片,可比地面上的子弹凶险多了——官方监测到的撞击信号来自一块直径约2毫米的碎屑,速度却飙到了每秒7.8公里,动能相当于高速子弹的7倍,这一下撞上去,哪怕是飞船的硬骨头也得掂量掂量。 要说这空间碎片也是个老麻烦了,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早解释过,天上飘着的这些垃圾,40%以上都是废弃的航天器和部件,剩下的要么是航天活动丢的螺栓、工具,要么是航天器碰撞炸出来的次生碎片。 欧洲航天局更给了组吓人的数据,到2025年7月,地球轨道上大于10厘米的空间物体有54000个,1到10厘米的约120万个,1毫米到1厘米的居然有1.4亿个,神舟二十号待的300到400公里轨道正好是碎片密度最高的区域,说句"在碎片堆里穿行"都不算夸张,这次撞上只能算概率里的必然,只不过刚好轮到了神二十。 现在大伙担心的不是三位航天员能力不行——指令长陈冬是老航天了,另外两位新人也完成了89项科学实验,连斑马鱼在轨繁殖都搞定了,任务早圆满收尾,和神二十一乘组的交接也顺顺当当。 真正让人揪着心的是,这碎片撞哪儿了、伤得重不重,要知道毫米级的碎片就能划伤太阳翼、砸坏舷窗,厘米级的能直接穿透舱壁,神二十遇上的虽然只有2毫米,但架不住速度快啊。 现在工程团队正在查问题,好在航天员们暂时是安全的,已经转移到核心舱的安全工位,状态稳得很,天宫空间站本来就按六人设计,神二十和神二十一的乘组挤一块儿,食品水氧气都够,睡觉的地方也不缺,还是不错的。 说到底,大伙的担心本质上是对未知的焦虑,碎片到底撞在了哪个关键部位?热防护层有没有暗伤?推迟返回会不会有新风险?但反过来想,这种悬着心的背后,恰恰是中国航天最靠谱的地方——不拿航天员的安全赌运气,宁可多等几天排查,也不贸然开舱返程,比起某些国家航天任务出了问题还遮遮掩掩,咱们从监测到通报再到预案启动,每一步都明明白白,这已经是给公众最好的定心丸了。 至于这次事件,与其说是什么意外事故,不如说是太空探索必然要面对的考验,人类既然要往太空走,就躲不开这些自己制造的后遗症,神二十的遭遇不过是给全球航天提了个醒,碎片治理再不抓紧,以后怕是连家门都不好出了,好在中国已经在搞激光清障、离子束偏转这些黑科技,还在和其他国家分享预警技术,也算给太空环境做了点保洁工作。 等这波风险评估结束,三位航天员总归是要平安回家的,到时候回头看,这次推迟或许会成为中国航天应对空间碎片的又一个经典案例,现在嘛,大伙就耐心等着官方通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