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巴西突然跳出来,对中国出口的无纺布搞了个反倾销调查。这事儿背后的火药味

小张的社会 2025-11-07 11:03:51

10月底,巴西突然跳出来,对中国出口的无纺布搞了个反倾销调查。这事儿背后的火药味可一点不含糊。关键是,时间点特别巧,就在中国刚暂停180万吨大豆订单的第三天。你说这不是对着干,谁信? 现在全球局势越搞越乱,谁也没想到这次挑头的竟然是老朋友,巴西。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实在,就是做生意的基本逻辑 —— 划算就买,不划算就停。   2025 年 10 月底,中粮、益海嘉里这些国内头部进口商集体暂停了 12 月到次年 1 月的巴西大豆新订单,180 万吨的量不算小,但背后的原因特别好理解:巴西大豆的到岸价涨得太离谱,国内油厂加工一吨就要亏 50 元,总不能做赔本买卖吧。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刚暂停订单,转头就用 48 小时锁定了阿根廷的大豆,那边的到岸价每吨比巴西低 30-40 美元,加工下来能赚 200 元,换谁都会选性价比高的。   可谁也没料到,才过三天,巴西外贸秘书处就突然发布公告,要对中国的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还拉上了埃及和以色列一起,涉案的 23 个税号产品覆盖范围极广,从医用口罩的内层布到宝宝纸尿裤的亲水布都在其中。   巴西官方说这是回应国内行业协会 4 月份的申请,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时间点掐得太刻意,刚在大豆上丢了订单,就立刻在另一品类上动手,报复的意味藏都藏不住。   但这番操作,仔细琢磨下来其实有点 “底气不足”。大豆对巴西经济来说可是 “压舱石”,占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35%,而中国市场又承接了巴西大豆出口的 60% 以上,真要是在大豆问题上撕破脸,巴西损失只会更大。   所以才挑了无纺布这种相对小众的品类下手,想施压又怕引发更大规模的贸易报复。可他们没算到,中国无纺布产业的实力早就今非昔比,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中国每年光出口无纺布就高达 500 万吨,而巴西本土全年产能才 9 万吨,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更关键的是,中国无纺布的价格早就比疫情期间涨了近 30%,去年对巴西的出货量还下降了 12%,所谓 “倾销” 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巴西这么做,其实是打错了算盘。他们本土的下游企业早就离不开中国无纺布了,比如最大的纸尿裤品牌 “派乐”,40% 的原料都来自中国,反倾销调查一宣布,不少口罩厂、纸尿裤厂都慌了神,怕原料涨价或断货。   之前巴西曾给中国家电用无纺布加征 18% 反倾销税,最后成本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让通胀抬升了 0.3 个百分点,这次要是重蹈覆辙,吃亏的还是自己人。   而且巴西大豆产业已经开始尝到苦果,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不得不把全年对华大豆出口预测从 1.1 亿吨下调到 9500 万吨,部分粮商已经悄悄下调报价,之前 “中国离了巴西大豆不行” 的错觉,彻底被打破了。   中国这边的应对一直透着理性和底气。作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 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 1881.7 亿美元,中国不仅买巴西的大豆、铁矿石,还在能源、基建等领域有深度合作,双方早就形成了互补共赢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摆脱了单点依赖,大豆进口来源扩展到 15 个国家,当前储备能满足国内 3 个多月需求,饲料企业还能用棉籽粕、菜粕等替代原料,供应链的韧性远超想象。   这次暂停高价大豆订单,只是企业的自主商业选择,而面对反倾销调查,中国也始终坚持遵循世贸组织规则,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正是大国风范的体现。   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今天,“单边涨价”“报复性调查” 这些老办法早就行不通了。   中巴作为全面战略伙伴,贸易的核心是互利共赢,中国需要巴西的农产品保障民生,巴西需要中国的工业品和投资推动发展,为了短期利益破坏信任,实在得不偿失。   巴西要是真想挽回大豆订单,不如把价格调回合理区间;想发展本土产业,靠贸易保护不如提升自身竞争力。   这场贸易小摩擦,到底是中巴合作里的一段小插曲,还是会影响未来的合作走向?巴西下调大豆报价后,双方能否重回正轨?你怎么看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