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美国陷入惊慌! 昨天,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了40亿美元债券,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各占一半,这些债券的利率远低于美国国债,三年期为3.646%,五年期为3.787%。这一发行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踊跃认购,总认购金额达到了惊人的1182亿美元,相当于发行量的近30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行过程并未举行发布会或进行大规模宣传,但市场却自发形成了如此热烈的反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发行美元债,例如华为和腾讯等公司,他们在定价时不再参考美国国债利率,而是直接使用中国债券的利率作为标准。这一变化虽然并未引起热议,但投资银行的模型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并非出于任何强制规定,而是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债券更为稳定、透明度更高,风险溢价被重新评估。 目前,亚洲机构,尤其是东南亚央行因美元价格过高,外汇储备变得紧张,正在转而购买中国债券作为安全资产。中东基金也在积极入场,一方面对冲油价变动风险,另一方面避开美元汇率波动。部分对冲基金已在悄悄加仓。而欧洲投资者仍在观望,担心潜在的政治影响。美国官方保持沉默,似乎有意忽略这一现象。市场走势已经跑在政策前面,这个情况值得关注。 这次发行的债券被特别标为绿色债券,遵循的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欧盟在明年的计划中,可能会扩大碳关税的范围,包括更多行业在内。中国现在提前做好准备,帮助出口企业积累信用记录。这不是临时采取的行动,而是早有安排。在将来讨论气候规则时,中国将因此多一个有利条件。 美元仍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占到六成份额,而人民币只有百分之三。中国没有打算取代美元地位,也没有推动去美元化进程,只是提供另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利率稳定、信用可靠、流程透明。在美联储不断调整利率的时候,中国债券反而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资本总是流向更稳妥的地方。 香港作为发行美元债券的地方,没有取代美元体系的打算。它已经做了九年离岸美元债的业务,流程很熟悉,效率也很高。中国没有主动引发货币战争的意图,但一直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这让全球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考虑投资选择。市场选择的结果将决定话语权在谁手中,这件事并不复杂,就是资金流向哪里,哪里就有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