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美联储公开宣布 11月7日,美联储理事米兰公开宣布,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启动降息,他个人希望每次降息0.5%,让利率尽快回到中性水平,不过不少同事更倾向于每次只降0.25%。(财联社) 要知道,从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一路加息抗通胀,利率从接近0飙到现在的5.25%-5.5%,这还是两年多来第一次明确释放降息信号。 为啥降息幅度吵得这么凶?说白了就是“急刹车”和“慢踩刹”的分歧。米兰觉得,当前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下滑,得下“猛药”托底,不然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可反对的同事也有道理,毕竟通胀刚降到3.2%,还没回到2%的目标线,要是降太快,万一通胀反弹,之前两年的加息努力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不少经济学家看完直摇头,摩根大通分析师直言:“这分歧背后,是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迷茫。”毕竟现在美国就业市场看似稳定,可隐性失业人数一直在增加,消费数据也时好时坏。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降息可不是“吃瓜新闻”。要是真降0.5%,房贷、车贷利率会跟着降,每月月供能少掏不少钱;可要是只降0.25%,那体感可能就不明显了,难怪网友说“差的不是数字,是钱包的温度”。 企业们更是紧盯这事不放。美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现在企业贷款成本创15年新高,60%的小企业都在喊“融资难”,要是降息落地,融资压力能大大缓解,说不定还能多招些人、扩点产。 国际上也跟着紧张起来。欧元区央行已经表态,要是美联储降息,他们可能会跟进,毕竟美元降息会让欧元相对升值,影响欧洲出口;新兴市场国家更开心,美元回流压力会减小,外资可能重新找上门。 回头看看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也曾连续大力度降息,虽然稳住了经济,却埋下了资产泡沫的隐患;2019年的小幅降息,倒是没出大问题,但也没起到多大刺激效果。 其实这事的本质,就是美联储在“抗通胀”和“保增长”之间走钢丝。降少了怕经济扛不住,降多了又怕通胀反扑,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难啊! 现在距离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只剩一个多月,到底是米兰的“激进派”胜出,还是“稳健派”占上风?这降息又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啥连锁反应? 对此,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