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跌不跌已经不重要了!昨晚和银行信贷部的老同学吃饭,两杯茅台下肚,他拉着我袖子说:“哥,现在市场上80%的买房人,脑子一热,都在往同一个坑里跳!我们批贷款的时候看得清清楚楚,都替他们捏把汗!”
他叹了口气,掰着手指头给我数了数那几个最常见的“坑”:
一、 极限月供,在“断供”边缘疯狂试探 这是最要命的。很多人算月供,不是看自己“能承受多少”,而是看银行“最多能批多少”。他们把收入证明开到极限,把公积金和所有工资都算上,刚好够月供,甚至要搭上父母的部分养老金。这叫“裸奔式购房”,家里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降薪、失业、家人生病等意外,现金流说断就断。我们看着那些审批材料,都知道他们未来三五年,活得会像惊弓之鸟。
二、 只看房价,不问“持有成本” 老百姓眼里只有总价和首付,但我们眼里全是“成本”。他们为了一套房子掏空六个钱包,却忘了物业费、取暖费、未来的维修基金,尤其是那些老破小学区房,潜在的维修成本就是个无底洞。更别说很多人为了孩子上学买“老破小”,自己还要在附近租房住,这等于同时背负月供和租金,压力直接翻倍。
三、 被“宏大叙事”忽悠,忽视真实生活半径 很多人买房,被各种“国家级新区”、“未来核心枢纽”的规划图搞得热血沸腾。为了一个十年后才可能成熟的饼,牺牲掉当下通勤、医疗、教育的所有便利。每天通勤三四个小时,生活品质急剧下降,夫妻矛盾、亲子关系都受影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赌规划的。我们见过太多人,撑不住漫漫长路,最后亏本甩卖。
四、 盲目加杠杆,迷信“财技” 有些有点投资头脑的人,玩起了“以贷养贷”的危险游戏。用经营贷、消费贷当首付,或者用多张信用卡套现来支撑前几年的月供。这在政策宽松、房价上涨时是“财技”,在当下就是“自杀”。一旦银行抽贷、利率上调或者房价横盘,资金链瞬间断裂,到时候不仅房子没了,还可能欠一屁股债。
五、 孤注一掷,把家庭变成“房地产独角兽公司” 这是最让人唏嘘的。一个家庭,把所有资产、所有现金流、所有未来的希望,都押在了一套房子上。这意味着这个家庭失去了应对风险的所有弹性,没有闲钱投资教育、健康,更没有能力抓住房子以外的任何机会。整个家庭的财务报表上,只有一项巨额固定资产和一项巨额负债,脆弱不堪。
“所以我说,房价跌不跌,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身的‘财务健康度’。房子应该是你生活的堡垒,而不是押上全部身家的赌注。在当下,现金流比资产净值更重要,抗风险能力比增值潜力更关键。别光想着房价涨了你能赚多少,得多想想万一你失业了,这套房子能撑多久。稳得住,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