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更换策略,让俄罗斯焦头烂额,看不下去的普京,下达了一条命令 普京刚刚签署

红雯看国际 2025-11-06 19:20:03

泽连斯基更换策略,让俄罗斯焦头烂额,看不下去的普京,下达了一条命令 普京刚刚签署了一项法律,允许动用预备役,以保护“关键设施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对此,俄军说得很明确,就是保护能源、交通和炼油厂。

谁都清楚,这道命令背后,是泽连斯基近期调整策略后,俄罗斯接连遭遇的麻烦,那些原本以为安全的基础设施,现在成了乌军重点打击目标,让俄方不得不紧急调兵防守。

先看普京签署的这项法律有多关键。以往俄罗斯动用预备役,大多是为了补充前线兵力,这次却明确指向 “关键设施防护”,范围涵盖全国范围内的炼油厂、输油管道、铁路枢纽、港口码头等。

按照法律规定,预备役人员将直接编入国土防御部队,配备防空导弹、反无人机设备和轻武器,在关键设施周边建立 “三层防护圈”,最近的防御点距离设施仅 500 米,确保能快速应对突袭。

俄军之所以这么紧张,全是泽连斯基换策略闹的。之前乌军还在正面战场跟俄军硬拼,最近却把重点转向了 “精准打击后方关键设施”。上个月刚炸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港口图阿普谢港,导致 3 艘油轮起火、输油系统瘫痪;

没过几天又用无人机袭击了莫斯科周边的 4 条输油管道,逼得俄方不得不临时关闭部分供油线路。更让俄方头疼的是,乌军还开始攻击铁路枢纽,哈尔科夫至别尔哥罗德的货运铁路被炸毁后,前线 30% 的弹药补给都受了影响。

这些打击直接戳中了俄罗斯的 “软肋”。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炼油厂和输油管道一旦受损,不仅会导致国内燃油供应紧张,还会影响对外出口收入,图阿普谢港被炸后,俄罗斯每天减少的石油出口量就达 50 万桶,相当于日均出口量的 8%。

交通枢纽被破坏则直接影响前线补给,之前俄军靠铁路把坦克、炮弹运到顿巴斯前线,现在部分线路中断,只能靠公路运输,效率降低了 40%,还容易遭乌军伏击。

泽连斯基的新策略里,藏着明确的 “以小博大” 逻辑。乌军不再投入大量兵力打阵地战,而是用改装的民用无人机、远程火箭炮,专门盯着俄方防护相对薄弱的后方设施打。这些武器成本低、隐蔽性强,俄军的防空系统很难做到 “全覆盖拦截”。

面对这种情况,普京动用预备役成了必然选择。这次征召的预备役人员,大多是有军事经验的退伍军人,尤其是曾在防空部队、边防部队服役过的,能快速上手操作防御设备。

俄军计划在未来 3 个月内,部署至少 5 万名预备役人员到全国 200 多个关键设施,每个设施的防守兵力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重点区域像萨马拉炼油厂、秋明油田,还会额外配备 “铠甲 - S1” 近防系统和 “道尔 - M2” 防空导弹。

从俄方的动作能看出,泽连斯基的新策略确实让俄罗斯陷入了 “两线作战” 的困境。前线要应对乌军的反攻,后方还要分兵保护大量关键设施,兵力分散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之前俄军在赫尔松方向的进攻因为补给不足放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部分运输力量被调去保护铁路枢纽,导致前线物资供应跟不上。

不过俄军这次也做了针对性准备。除了动用预备役,还在关键设施周边安装了大量 “电子围栏” 和热成像监控设备,能提前发现靠近的无人机或渗透人员。对于输油管道这类长距离设施,俄军还跟当地民众组建了 “联防小组”,一旦发现异常,能在 15 分钟内通知附近的防御部队,形成 “军民协同” 的防护网络。

泽连斯基的策略调整和普京的应对措施,让俄乌冲突的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前线厮杀,而是延伸到了后方基础设施的攻防,这种 “打软肋” 的打法,让双方都面临新的挑战。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14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