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广东广州,一16岁女孩发现自己停经两个月了。一天下午,女孩突然被送进医院,家属说她阴道反复大量流血10多天,医生一检查发现她是“葡萄胎”急忙给女孩送进手术室,还好抢救及时,女孩才没有生命危险。事后,医生问女孩怀孕是怎么来的?女孩支支吾吾说出了实情。 女孩低着头,手指死死抠着病号服的边角,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是……是网友,我们见面后……” 话没说完,眼泪就砸在了手背上。医生追问下才知道,女孩叫小琳(化名),刚上高一,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没人管着,她就总刷短视频,去年年底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20岁大学生”的男孩,对方嘴甜会哄人,一来二去,小琳就彻底放下了防备。 今年年初,男孩说要来找她“奔现”,小琳瞒着家人偷偷赴约。见面后男孩压根不是什么大学生,看着快30岁的样子,可木已成舟,小琳只能硬着头皮跟他相处了几天。期间男孩软磨硬泡,说“真心喜欢就该毫无保留”,懵懂的小琳不懂拒绝,就这么稀里糊涂发生了关系。 分开后男孩就像人间蒸发,微信不回、电话不接,小琳心里又慌又怕,可不敢跟任何人说,直到两个月没来月经,还开始莫名流血,她才意识到不对劲,可此时流血已经止不住了,爷爷奶奶发现后吓得赶紧送她去医院。 “葡萄胎不是普通怀孕!”主治医生事后说起这事仍心有余悸。这种病是妊娠滋养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子宫里没有正常胚胎,只有像葡萄串一样的水泡状组织,不仅会导致大出血,还可能恶变转移,要是再晚来半天,小琳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手术后小琳需要长期随访复查,医生看着她苍白的小脸,忍不住叹气:“才16岁啊,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怎么就这么不懂保护自己?” 更让人揪心的是小琳父母的反应。接到电话赶回来的父母,一进病房就对着小琳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不知廉耻!我们辛辛苦苦打工供你读书,你却做出这种丢人事!” 骂声引来了病房外的围观,小琳把头埋得更深,肩膀止不住地发抖。 爷爷奶奶在一旁急得直劝:“孩子还在病床上呢,有话好好说!”可父母根本听不进去,嘴里全是“丢人”“败家”的字眼。 医生实在看不下去,拉着小琳父母到走廊沟通:“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安慰,不是指责!她也是受害者啊!” 医生的话让小琳父母冷静了些,可眼里的怒火仍没消散。 后来护士偷偷告诉医生,小琳夜里总躲在被子里哭,还说“要是爸妈不那么忙,要是有人告诉我该注意什么,我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这话戳中了多少留守儿童的痛处!小琳的悲剧,表面看是她年少无知、轻信网友,可深层原因藏着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性教育的空白。 父母常年缺位,把孩子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人只能管温饱,根本不懂怎么引导孩子应对青春期的困惑,更别提普及自我保护知识。 而小琳所在的学校,虽然开了生理卫生课,却总是一笔带过,老师羞于启齿,学生听得一知半解,遇到实际问题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更可怕的是网络世界的诱惑。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互联网,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没成熟,很容易被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蒙骗。 那些潜藏在网络里的“大灰狼”,专门盯着小琳这样缺乏关爱、内心孤独的孩子,用几句甜言蜜语就突破她们的心理防线,最终酿成悲剧。 而小琳遇到的那个“网友”,至今仍下落不明,即便找到,恐怕也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毕竟双方是“自愿”见面,可一个成年人诱导未成年少女发生关系,难道就没有过错吗? 这起事件不是个例。近年来,未成年少女意外怀孕、遭遇性侵害的新闻屡见不鲜。 去年深圳就有14岁女孩被网友欺骗怀孕,直到腹痛就医才被家人发现;东莞15岁女孩因和网友同居,患上严重妇科疾病,影响了终身生育能力。 这些案例一次次敲响警钟:未成年人性教育刻不容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形成合力,不能再让孩子在懵懂中受到伤害。 小琳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但心里的创伤恐怕需要很久才能愈合。 出院那天,她拉着医生的手说:“我以后再也不敢随便相信网友了,也会好好听爸妈的话。” 可她的经历也提醒着所有人:父母再忙,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交流,让她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才是最好的“防护盾”;学校要正视性教育,不回避、不敷衍,用科学的方式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社会更要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16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小琳却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的悲剧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社会的警示——保护未成年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父母、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责任。 要是每个家庭都能重视孩子的教育,每个学校都能普及自我保护知识,每个网络平台都能守住底线,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悲剧还是发生了!”广东广州,一16岁女孩发现自己停经两个月了。一天下午,女孩突然
三事堂
2025-11-06 15:09: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