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曾预言称: 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俄乌战争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06 14:33:59

基辛格曾预言称: 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俄乌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外界讨论最多的就是俄乌两军的伤亡、美国的援助力度,好像这场战争的消耗天平始终在这几方之间摇摆。但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早有过一个出人意料的判断,他说这场战争最先被耗干的,大概率不是在前线拼杀的俄乌,也不是隔岸拱火的美国,而是远在英伦三岛的英国。 这话在几年前听着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又是北约核心成员国,怎么看都该是稳坐钓鱼台的角色。可随着战争的持续,再回头看英国这几年的状态,才发现这位战略大师的眼光有多毒辣——那个曾经的帝国,正在自我营造的大国幻觉里,被一点点掏空。 要理解英国的困境,得先从脱欧这件事说起。2020年脱欧公投后,英国就像一艘驶离了欧盟船队的大船,表面上喊着“恢复主权”的口号,实则早就在贸易、产业衔接上摔了不少跟头。 根据世行的数据,2019年英国GDP还有2.85万亿美元,2020年直接掉到2.7万亿美元,虽说2021年有所回升,但2022年又回落至3.11万亿美元,经济起伏不定的背后,是脱欧后与欧盟的贸易壁垒增加、金融服务业外流、制造业供应链断裂等一系列后遗症。 那时候的英国经济就像个刚做完大手术的病人,还没来得及好好休养,俄乌战争就来了,直接往它的伤口上撒了把盐。 在援乌这件事上,英国的热情远超其他欧洲国家。2025年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公开表示,当年要给乌克兰提供45亿英镑的军事援助,这笔钱换算成人民币得有433亿,还不算之前陆续给的贷款和装备。 要知道英国2025年的财政预算本就紧张,脱欧后税收减少、贸易逆差扩大,这笔援乌资金看似不算天文数字,却成了压垮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凑齐这笔钱,政府在春季预算案里直接砍了福利支出,把钱一股脑往国防上倾斜。 有英国媒体算过账,光是给乌克兰采购防空系统、雷达和无人机的钱,就相当于削减了30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还有近百万老人的冬季取暖补贴被减半。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直接让英国老百姓遭了殃。脱欧后能源价格本就因为供应链问题上涨,俄乌战争爆发后,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普通家庭的能源账单直接翻了一倍。 基辛格之所以能预见这一幕,根源在于他对英国战略失衡的深刻洞察。作为信奉均势战略的大师,基辛格早在上世纪就提醒过英国,一旦失去战略平衡,就会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桥梁”变成别人的“棋子”。现在的英国,恰恰印证了这句话。 脱欧让它彻底脱离了欧盟体系,原本能借助欧盟的力量维持大国影响力,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为了不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边缘化,英国急于通过强硬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刷存在感,而俄乌战争正好给了它这样一个机会。 从约翰逊政府时期开始,英国就一直是援乌最积极的国家,不仅第一个给乌克兰送重型坦克,还派军事顾问到前线培训乌军,甚至比美国还早一步提出要“让俄罗斯战败”的口号。 可这种急于证明自己的做法,本质上是战略自尊的自我麻醉。英国忘了自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主宰全球的帝国,经济实力、工业基础都撑不起它的野心。 英国费力不讨好,还成了美国的“挡箭牌”。美国虽然也援乌,但始终把控着节奏,既不让自己过度消耗,又能借战争削弱俄罗斯。而英国却被美国推到了前线,既要出钱出装备,还要帮美国安抚欧洲盟友,承担着“反俄急先锋”的舆论压力。 可当英国遇到困难时,美国却根本没伸出援手。去年英国请求美国帮忙稳定能源价格,美国嘴上答应,实际却把大量液化天然气卖给了出价更高的亚洲国家; 英国希望美国在贸易上给予优惠,好弥补脱欧损失,结果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反而让英国车企、新能源企业纷纷迁往美国,进一步掏空了英国的产业基础。这种“特殊关系”的幻觉,正在一点点崩塌。 现在的英国,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援乌越多,财政压力越大,民生问题越突出;民生问题越严重,社会矛盾越尖锐,政府就越想靠外交成就转移国内注意力,于是更变本加厉地援乌。 欧盟各国早就看出了英国的困境,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公开表示对英国的财政状况“极度担忧”,实则是怕英国撑不住后把烂摊子甩给欧盟。就连英国国内的有识之士都直言,援乌不该是“无底洞”,政府该把钱花在修复脱欧创伤、提振经济上,而不是为了虚幻的大国梦消耗国力。 基辛格的预言从来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英国的困境,说到底是自己造成的——脱欧后的战略误判,加上对大国地位的过度执念,让它在俄乌战争中一步步耗尽了元气。 英国要是再不醒悟,基辛格的预言只会变成更残酷的现实。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