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3军副军长余洪信,因奸污妇女,被连降三级,他气不过,竟在深夜持枪对

余军侃武器 2025-11-06 13:50:07

1972年,63军副军长余洪信,因奸污妇女,被连降三级,他气不过,竟在深夜持枪对他老婆开枪,又在军部大院杀人,最后却选择自杀! 1972年春夜,枪声划破太原军营的寂静,一位昔日英雄的堕落如惊雷炸响。余洪信从沙场杀敌到持枪伤人,这步步崩坏的轨迹,藏着多少权力失守的隐痛?一桩处分引发的血案,究竟如何吞噬一切? 余洪信1925年出生在河北武强县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日子苦,家里靠几亩薄田过活。从小帮父母干农活,练出一身力气。解放战争打响后,1940年代中期,他投身部队,当上侦察兵。1947年石家庄战役,他带队潜入敌后,炸掉通讯站,立下大功,封为战斗英雄。那时候的他,冲锋陷阵,身上落下一堆伤疤,头上弹片没取干净,脖子上枪痕,右肩低垂着,战场的印记刻骨铭心。 抗美援朝时期,1950年他升任187师559团团长。临津江战役里,他指挥部队白天渡江,敌方没料到这招,措手不及,部队打出漂亮一仗。战后,他一步步往上走,1966年当上187师师长,1969年调到63军任副军长,管内蒙古边防事务。边疆风沙大,他负责巡逻和后勤,部队在那儿站得稳当。谁能想到,这位有功之臣会走偏路。 升了职,余洪信变了样。以前是硬汉,现在仗着位子欺人。手下人说他动不动就骂人打人,对群众更不客气,非法关押人,强征劳力。最要命的是,他利用职权,侵犯了33名妇女权益。这事儿闹大,群众忍不了,举报信雪片般飞向上级。组织接报后,63军党委认真查,事实清楚。1972年,决定给他留党察看两年,撤掉副军长职务,军衔从12级降到17级。北京军区领导觉得处分还得从严,准备再议。这处理来得快,余洪信咽不下这口气。 5月17日,他从内蒙古调回山西太原。听说北京军区要派人复查,他心里那股火憋不住。5月18日凌晨,他去军直侦察连,借口查哨,从哨兵那儿弄走两把手枪。回家后,对着睡着的妻子开枪,子弹偏了,只伤了肩膀。没停下,他冲到军部大院,先去军长家砸门,没人应。又跑到政委曹步墀家,开枪打死政委妻子邢玉荣。副政委杨兆魁和保卫干事闻声赶来劝,他又开枪打伤两人。大院乱了套,枪声惊醒大家。 余洪信见势头不对,拿着枪跑了。中央军委和公安部马上发通缉令,全国抓捕。边境加派兵力,防他出国。内蒙古、山西到处搜,线索不少,可人影都没抓着。6月初,山西榆次县麦田里,农民发现一具腐烂尸体,旁边两把手枪,枪号对得上63军的。军帽上写着“余洪信”,兜里有家钥匙。血型和头上旧伤都吻合。老婆孩子去认,通过毛衣和鞋垫确认。法医查了,脑袋两边各一枪,是自己动手,自杀身亡。 这事儿一出,部队震动大。11月,63军党委开会,开除他党籍军籍,收走军服证件。老婆伤好后回河北老家,孩子留在部队教育。余洪信从英雄到罪人,一辈子毁了。想想他早年那股拼劲,在战场上多带劲,可和平年代管不住自己,权力一到手就飘了。侵犯33个妇女,这数字听着就寒心。处分下来,他不检讨,反倒迁怒别人,走上绝路。 这案子在部队历史上是个大教训。权力这东西,用好了是为民造福,用歪了就害人害己。组织从严处理,体现了党纪严明。63军后来加强纪律教育,监督机制更严实。党员干部得时时警醒,守住底线,别让小毛病酿大祸。余洪信的路,提醒大家,功劳再大,也得自律。部队纯洁性靠每个人维护,初心别丢。 说到底,余洪信堕落不是一夜间的事。从穷小子熬到副军长,苦是吃了,可欲望一上来,就把原则扔一边。群众举报不是空穴来风,那些受害者多无辜。处分是党给的机会,他没抓住,反手就犯更大错。枪声响后,大院血迹斑斑,伤了无辜,毁了自己。搜捕那段日子,全国动员,边防战士日夜盯,基层群众也帮忙找线索。尸体发现时,麦田里那股味儿,够渗人。法医一验,双手痕迹明显,他选了这条不归路。 这故事听着像警世钟。军队管得严了,可社会上总有类似苗头。党员干部多想想余洪信的下场,就能少走弯路。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作威作福的工具。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防着这种事儿。余洪信案过去五十多年了,还得传下去,让年轻人知道,英雄不是铁板一块,得靠自觉守节。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