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造出来了!中国光刻机历史性突破,荷兰ASML担心的事情出现了 回想起来,中

万事浮华 2025-11-06 12:23:16

真的造出来了!中国光刻机历史性突破,荷兰ASML担心的事情出现了 回想起来,中国在光刻机上的起步可不算晚,早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摸索,那时候国内工厂拼凑出简单设备,主要对付基础电路。 到了70年代,半自动的机型也冒头了,能帮着造早期的集成电路,就是技术太糙,调机器全靠手,精度差得远,跟当时国际上的水平比,确实落后一大截。 可谁能想到,当年这不起眼的起步,愣是成了后来突破的根,中间有段时间确实难,80年代中科院也搞过研究,可那机器精度就停在微米级,跟人家的纳米级根本没法比,后来市场化浪潮里,好多研发因为花钱多、见效慢就停了。 直到2002年上海微电子成立,才算把这根线续上了,他们一门心思啃DUV光刻机这块硬骨头,这一啃就是二十年,到2023年终于能稳定出货90纳米的设备,今年更厉害,28纳米的机器都送进工厂试产了。 可能有人说28纳米是人家十年前的技术,可别忘了,这是在西方层层封锁下干出来的,太难得了。 现在的突破可不是单点冒尖,是一整套体系都在往上走。 上海微电子那28纳米的机器,国产化率都到80%了,成本比进口的便宜七成,这意味着咱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核心零件全靠买,人家一卡脖子就没办法。 以前最头疼的光源,得靠美国Cymer,现在科益虹源造的激光器能直接用,能量稳得很,寿命还长,比ASML的还省15%的电。 还有那最讲究精度的镜头,国望光学也能造了,面形精度比头发丝的万分之一还细,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更让人提气的是,咱们不光盯着一条路走。 ASML垄断的EUV光刻机确实先进,可咱们用现有的DUV设备也走出了自己的路,中芯国际就是个例子,用193纳米的DUV机器反复曝光三十多次,硬是把芯片线宽压到7纳米级别,造出了麒麟9000S那样的手机芯片。这就好比没有顶级画笔,用普通画笔反复精修,照样画出好画。 还有杭州璞璘搞的纳米压印技术,不用复杂的光学系统,跟盖章似的就把图案印在硅片上,成本降六成,能耗才是EUV的十分之一,长江存储都用它造存储芯片了,堆叠层数还涨了不少。 深圳还有家叫稳顶聚芯的小公司,成立才两年,三十多个人就造出了能用于汽车芯片的光刻机,专门盯着市场需求量大的成熟工艺,这路子走得特别务实。 这时候再看ASML,他们是真该担心了,以前ASML靠整合全球五千多家供应商的零件,才攒出独一份的EUV光刻机,觉得咱们根本没法复制这套体系。 可现在咱们从光源、镜头到工作台,一个个核心部件都在突破,28纳米的设备已经能满足全球八成的芯片需求,汽车芯片、手机里的电源管理芯片都能用它造。 ASML以前卖设备得等一年,还漫天要价,咱们的机器三个月就能交货,价格才是他们的三分之一,国内晶圆厂肯定愿意用。 今年上海微电子都拿到五十多台订单了,虽说大多是国内厂商试用,但这就是开始,等机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国际市场也会动心。 其实ASML早就有苗头了,之前在北京设维修中心,说是提高响应速度,说白了就是怕失去中国市场。 可美国还在加码封锁,连备件和维修服务都卡,这反而倒逼咱们把供应链做扎实了。 奥普光电的工作台定位误差能小于1.5纳米,富创精密成了7纳米设备真空腔体的唯一国产供应商,这些小零件的突破,比整机突破更关键,因为这意味着咱们的产业链真正立住了。 有人可能会说,咱们离3纳米、2纳米的EUV还有距离,这话没错,但咱们走的路特别稳。先把28纳米这样的成熟制程拿下来,既能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又能赚着钱、积累经验,再去攻更先进的技术。 清华大学还在搞SSMB新光源技术,用加速器造极紫外光,说不定能绕开ASML的老路,这才是最让ASML揪心的——咱们不光在追,还在找新赛道。 想想当年70年代靠手工调整机器,再看现在能自主造出自带"中国芯"的光刻机,这不是奇迹,是咱们不服输的劲儿撑下来的。 国家大基金三期投了九百多亿,地方还补了两百多亿,可光有钱不行,得有愿意沉下心干十几年的人。 ASML的工程师能听声音判断设备问题,那是十几年的经验,咱们现在也在攒这种本事,ASML中国中心那五十个工程师,将来都是咱们的宝贝。 芯片这东西太重要了,小到手机、身份证,大到高铁、飞机,都离不开,以前每年花三千多亿美元进口,比买石油还贵,太被动了。现在光刻机突破了,国内芯片产业就能活起来,汽车芯片、工业芯片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这才是真的安全。 所以说,这次突破不是偶然,是从60年代就开始的积累,是无数企业和科研人员熬出来的结果。 ASML担心的不只是失去一块市场,更是担心他们维持几十年的垄断地位要被打破。 咱们不用急着追顶尖,就按现在的节奏走,稳扎稳打,用不了多久,提起光刻机,除了ASML,肯定还有中国的名字。这路虽然难,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值,因为这是咱们自己的底气。

0 阅读:51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