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71岁的左宗棠把17岁的章怡娶进门。洞房花烛夜,章怡见左宗棠走入洞房

趣史小研究 2025-11-05 23:58:44

1881年,71岁的左宗棠把17岁的章怡娶进门。洞房花烛夜,章怡见左宗棠走入洞房,连忙擦拭眼角起身迎上前道:“老爷要休息了吧?”左宗棠叹了一口气:“我这把年纪了,还纳什么妾?” 1881年,左宗棠71岁。他刚干了件大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场仗打得有多硬?花了六年多,耗了六百多万两银子,硬生生把沙俄快吞进肚子里的地给拽了回来。 左宗棠一回来,麻烦就跟着来了。朝廷里风言风语就没断过。 有人上折子,说他打仗花的钱有问题,怕不是中饱私囊了;还有人说他跟“红顶商人”胡雪岩走得太近,俩人联手搞银票生意,这里头水深着呢。 这些话,句句都传到了慈禧耳朵里。 她没吭声,也没查办,反而干了件特“贴心”的事——赏。 她把自己身边一个17岁的宫女章怡,赐给了71岁的左宗棠做妾。 这消息一出,满朝文武估计都蒙了。左宗棠这人,是出了名的“骡子脾气”,一辈子清廉,军饷不够自己都往里贴钱。他要真好色,早八百年就妻妾成群了,用得着等到71岁,还等你太后“恩赐”? 这不是赏赐,这是试探,更是“掺沙子”。 我赏你个美女,你要是收了,沉迷了,那好,你有了“短处”,我拿捏你就容易了。你要是拒了,那就是“抗旨不尊”,我正好借题发挥。 更深一层,这个17岁的姑娘,就是慈禧安插在他身边的一双“眼睛”。 这个叫章怡的姑娘,也不是一般人。她出身西安的书香门第,父亲当过知府。她自己琴棋书画样样通,15岁进宫,因为聪明谨慎,一直在慈禧跟前伺候。 可惜,后来她爹得罪了人,被革职查办。她在宫里再受宠,也成了没根的浮萍。慈禧拿她当“礼物”送出去,她连哭都没地方哭。 一个17岁的姑娘,以为得了转机,结果是嫁给一个比自己爷爷年纪还大的老头子。她的命,从进宫那天起,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婚礼那天,左府该热闹还是得热闹。但到了洞房,就只剩左宗棠和这个瑟瑟发抖的章怡。 章怡当时肯定傻了。她准备好了一切,唯独没准备好这个。 紧接着,左宗棠说了第二句更要命的话:“你别怕,你就当我是你爷爷。” 这句话,就是左宗棠的“破局”之法。 你不是赐婚吗?我接了。你不是给我“眼线”吗?我收了。 但我怎么“用”这个眼线,你管不着。 我左宗棠不纳妾,我只认个“孙女”。 左宗棠立刻让人给章怡收拾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子,种着梅花树,摆着石桌。他还专门挑了两个年纪大的、靠谱的婆子去伺候她。 整个左家都知道,老爷对这位“小夫人”很客气,但谁也没见过他们住一个屋。 从那天起,章怡的生活变了。 她每天照例去给左宗棠请安。左宗棠呢,就在书房里,一边喝茶,一边拉着她“聊天”。 聊什么?不聊风月,聊的全是“军国大事”。 他指着地图给章怡讲:“这儿是伊犁,那儿是塔尔巴哈台,当年沙俄多横啊……” 章怡也胆子大了,就问他:“您当年真是抬着棺材出征的吗?” 左宗棠哈哈大笑:“那口‘棺材’,是给将士们看的。我这个主帅都不怕死了,底下人谁还敢偷懒?” 他这是在利用这个“眼线”,主动给慈禧“递报告”啊! 左宗棠这人,不光是战场上硬,他心也细。 他看章怡一个女孩子,天天闷在院里,就让她陪着自己那几个真孙女一起读书、画画。年纪差不多,很快就玩到一块儿去了。 有一次,他看章怡的字写得不错,还来了兴致,亲自教她写奏折的格式。 这在古代,是了不得的“传授”了。 教完了,左宗棠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好好学。等你以后出嫁时,嫁妆里我给你备一箱好墨和好纸。” “出嫁”这两个字,让章怡心里咯噔一下。 她瞬间明白了,眼前这个老人,不是在跟她玩“过家家”,他是真的在为她的“将来”铺路。 后来,左宗棠专门把自己的大儿子叫来,当着全家人的面,正式交代: “她不是妾,是我从宫里接出来的孩子。以后她要嫁人,你们必须当成自家女儿一样,风风光光地把她嫁出去。” 这话一说,章怡在左家的地位就彻底定了。 他用最坦荡的“阳谋”,回敬了慈禧的“阳谋”。 1885年,也就是章怡进门四年后,左宗棠在福州病重。 他晚年最操心的,还是新疆。他怕他一走,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地,又因为朝廷的懈怠而出问题,他还在病床上挣扎着写关于新疆屯垦的奏折。 那段时间,章怡已经不是那个17岁的少女了。她在左家耳濡目染,变得稳重、干练。 她守在左宗棠床前,三天三夜没怎么合眼,端汤喂药。 左宗棠看着她,叹了口气,对身边人说:“这孩子,要是我亲孙女就好了。” 没过几天,左宗棠走了。 左家的长子,遵照老爷子的遗嘱,给章怡准备了极其丰厚的嫁妆,派人把她风风光光地送回了老家西安。 她离开左府时,什么金银细软都没多拿,只带走了两样东西:一张左宗棠亲笔题的字,还有她那小院梅花树下的一个石凳。 1885年春天,左宗棠去世。章怡的命运,也在这一刻,真正回到了自己手里。

0 阅读:22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