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海霞藏得真深,背后她的老公不一般 提到《新闻联播》,观众脑海里

吉祥又如意 2025-11-05 20:24:13

央视海霞藏得真深,背后她的老公不一般 提到《新闻联播》,观众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海霞那张辨识度极高的脸——1972年1月9日出生的她,有着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笑起来眼角带着温和的弧度,端庄中透着亲和力。作为“国脸”主播,她身高165cm,荧幕上常以利落的短发搭配得体的职业装亮相,举手投足间既有新闻工作者的严谨,又藏着东方女性的温婉,难怪观众总说“看海霞播报新闻,既安心又舒服”。 这份“荧幕好感度”,离不开她从小的积累。海霞的家庭里没有媒体从业者,父母是河南郑州的普通职工,却格外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学时,她不仅成绩拔尖,更凭借清脆的嗓音和出众的口才拿下河南省演讲比赛一等奖。1989年,17岁的海霞带着对播音的热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在北广的四年里,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每天凌晨五点,校园的播音室里总能传来她练声的声音,对着镜子打磨吐字、表情和肢体语言,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为了纠正发音细节,她把字典翻得卷边,笔记记了满满十几本,甚至把舌头练出了水泡。1993年,海霞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央视,从《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等栏目做起。 刚到央视时,她曾因“语速过快”被批评。为了改正这个问题,她每天对着秒表练习,把每篇稿件的语速精确到每秒3个字,还特意请教前辈,把难读的词句单独摘抄出来反复念。有一次,她连续直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累得在化妆间坐着都能睡着,却仍坚持提前两小时到岗备稿。2007年,当她首次站在《新闻联播》主播台时,凭借清晰流畅的播报、沉稳专业的台风,顺利扛起这一国民节目的重任,成为观众眼中“零失误”的知性标杆。 荧幕上的海霞光芒万丈,而她背后的丈夫罗永章,有着一段更令人动容的奋斗史,两人的相识相恋更是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暖。罗永章比海霞大10岁,1962年出生于山东栖霞的一个普通农家。他身高约178cm,身形挺拔,常年穿简单的衬衫或休闲装,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气质。他面容清瘦,鼻梁高挺,眼神专注而温和,笑起来时嘴角带着几分憨厚,说话时语速平缓,举手投足间满是科研工作者的沉稳与内敛。他从小家境贫寒,放学后要帮家里放牛、割麦子,却总能在田埂上抱着课本啃。高考时,他以全县前列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取中科院研究生,随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在海外深造的日子里,罗永章曾因肤色遭遇歧视——有一次,他的实验方案被导师质疑“中国人做不出这样的成果”,甚至被拒绝参与核心项目。但他没被打垮,每天泡在实验室16个小时以上,饿了就啃面包,累了就趴在桌上睡一会儿,反复改进实验方案,最终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用实力赢得了尊重。2001年,他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牵头研发的肿瘤早期检测技术,让我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两人的缘分始于一次学术交流活动。1999年,海霞受邀主持央视与高校合作的科研成果发布会,罗永章作为嘉宾出席。活动结束后,海霞主动向罗永章请教科研领域的问题,没想到这位“科研大牛”谈起专业时滔滔不绝,私下里却带着几分腼腆。罗永章被海霞的知性与谦逊打动,海霞也欣赏他的踏实与执着,一来二去便走到了一起。 恋爱时,两人因工作繁忙常聚少离多。罗永章要去外地做实验,会提前给海霞准备好一周的食材;海霞加班到深夜,罗永章总会带着热饭在央视楼下等她。2004年,两人低调结婚,没有盛大的婚礼,只邀请了双方亲友小聚。婚后,他们相互扶持——海霞为了支持罗永章的科研,主动承担起更多家务;罗永章也会在海霞遇到工作压力时,陪她散步聊天,用科研中的“坚持哲学”鼓励她。 如今,他们的女儿淼淼已长大成人。遗传了父母优良基因的淼淼,眉眼间与海霞极为相似,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笑起来时和母亲如出一辙,被网友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父母的影响下,淼淼不仅外貌出众,更养成了踏实努力的性格,在学业上表现优异,是夫妻俩的骄傲。 从河南姑娘到央视名嘴,海霞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书写职业传奇;从农家少年到科研大牛,罗永章用二十余年的钻研攻克医学难题。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炒作,却在柴米油盐中藏着最动人的默契;他们的奋斗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用各自的坚守诠释着“优秀”的真谛。 这对夫妻用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婚姻,是既能各自发光,又能彼此照亮。而那些藏在聚光灯背后的汗水、坚持与温暖,或许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网、清华大学新闻网、央视网《新闻联播》主播档案 网络截图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