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
AI纪要
会议原文
要点总结
数说
文档摘要
指标数据
1. 小鹏汽车科技日亮点及战略转变
科技日亮点:本次小鹏科技日(11月5日下午3点开启)意义重大,有望成为小鹏新起点。此前预热显示,科技日将正式发布第五代产品,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对标特斯拉,采用4缸直线作为主要功能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同时聚焦大脑层面应用逻辑,在机器人产业处于第一梯队。据产业信息,明年机器人预计有几千台出货量。此外,Robotaxi将是科技日重点,可能与高德合作推动落地,明年有望在广州开展运营。
战略转变:小鹏汽车人员变动,从李云云换到刘鲜明,公司全面切换到以世界模型、AI驱动的运行逻辑。此前李云在智能工程开发保障小鹏智驾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如今刘鲜明牵头,以世界模型为逻辑开展工作,这是内部团队竞争与应用后战略的明确调整,类似特斯拉以虚拟世界模型做车型训练,并将体系应用于机器人及更多AI领域。小鹏坚信特斯拉道路正确并积极追随。
2. 对标特斯拉分析小鹏估值
特斯拉估值拆解:特斯拉当前市值1.3万亿,中长期各业务中心预测显示,Robotaxi和机器人占公司70%市值,其中Robotaxi约占50%。远期特斯拉预计8万亿市值,80%市值增量来自机器人。历史PE估值中枢135倍左右,当前超200倍,远超主流车企,其高估值核心源于车以外的FSD、Robot Taxi、机器人等业务。通过DCF模型分拆业务估值:汽车业务作为主业,近年销量增长,2024 - 2025年有压力,预计2030年总销量300多万辆,利润14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3%,理论动态PE约20倍;储能业务增长快,假设2026 - 2030年出货量增长率30%,2030年出货量1705G瓦左右,净利润率15%,净利润52.4亿美元左右,复合增长率10%,理论PE 18.26倍;FSD业务,预计2030年海外保有量1373万辆,订阅比例30%,净利润50%,净利润24亿美元左右,复合增长率5%,理论动态PE 15.3倍左右;Robotaxi业务已试点运营,预计2040年数量超200万辆,近59%由个人或车队公司购买接入,平台抽成30%,单车每日行驶8小时、时速25英里、全年运营350天、有效里程占70%、每英里收费3美元、净利润率42%,2024年预期净利润超800亿美元,复合增速17%,PE估值超70倍;机器人业务,预计2030年年产100万台,单价2万美元,净利润10%,净利润20亿左右,复合增长率4%,理论P 14.8倍左右。综合各业务估值,约140倍PE,其中Robotaxi占一半左右,智驾应用(Robotaxi + FSD)超一半,汽车占比相对不高。
小鹏估值分析:小鹏历史估值主要在1.5 - 2倍区间,市场目前主要给予其汽车业务预期与估值,AI应用领域估值尚未体现。但小鹏已形成AI应用体系,包括智驾、Robotaxi、飞行汽车、机器人等,是国内车企中最早形成AI生态的企业。明年AI相关业务如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将进入量产阶段,对标特斯拉,未来应用端估值提升空间大。小鹏AI应用受益于两大核心技术实力,硬件层面图灵AI芯片单颗算力超700 TOPS,相当于3颗英伟达Orin X芯片,已量产搭载于G7和新P7,未来有望应用于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助力机器人大脑功能进化;软件端云端基座大模型持续赋能多领域。此外,小鹏在算力数据储备、模型训练体系构建、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研发等方面均有布局,提升AI应用智能上限。应用层面,凭借智驾实力与大众合作,输出软件,获得较好收入与毛利率;Robotaxi明年加速落地,今年Q4有望降低城市百公里接管次数、实现类L3智能驾驶辅助,明年采用轻地图、轻雷达、重算力方式,部分场景实现无人驾驶和L4车型量产,科技日或重点汇报,L4车型最大算力有望达3000 TOPS,采用全装、无地图模式,明年试运营,后续与运营平台合作,有望在中国广阔的Robotaxi市场获较高份额;机器人方面,第四代机器人已亮相,今年科技日将发布第五代,有望实现大脑端突破,布局历史长,技术路线与特斯拉类似,依托自研芯片和算法,L2机器人已进入工厂测试实训阶段,有望成为国内最早量产L3级别机器人的企业;飞行汽车通过与汇天合作切入赛道,持股19.9%,进度靠前,已发布陆地航母型号,今年获较多订单,明年量产交付,规划年产能1万台,订单超47000台,还将推出A868型号,依托四大核心技术全栈自研,构建飞行生态,国内低空经济规模明年有望超万亿,小鹏有望凭借技术储备获取份额。综上,小鹏除整车业务外,其他AI应用领域此前较少估值,在AI全面起势背景下,明年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量产后有望迎来估值重估。
3. 投资建议
当前重点推荐小鹏汽车,建议关注其在今日下午1024活动展示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