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比拼就是工业实力,美国1架远程攻击无人机要8万美元,俄罗斯1架天竺葵-3远程

云景史实记 2025-11-05 09:18:44

打仗比拼就是工业实力,美国1架远程攻击无人机要8万美元,俄罗斯1架天竺葵-3远程攻击无人机要12万美元!我国1架飞龙-3000D远程攻击无人机只需要1万美元! 而且,我们还有90%以上无人机产能,数量大,价格低!真打起来那就是巨大优势,1辆T-90M坦克500万美元,1辆M1A1型坦克1500万美元! 可能有人觉得便宜没好货,这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这价格低,不是因为质量差,而是因为工业底子太厚,从零件生产到组装调试,全产业链都在自己手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更不用依赖别人供应核心部件,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更关键的是产能,全球 90% 以上的无人机产能都在咱们这儿,人家按月算产量,咱们按天算都嫌慢,真要是动起手来,咱们的无人机能像下饺子一样往上送,这就是压倒性优势。 俄乌战争这活生生的例子早就说明白了这个道理。乌克兰一年得用 120 万架无人机才勉强能牵制俄军。 可他们自己造不了核心部件,全靠从外面买,后来咱们加强出口管制,连民用的大疆无人机都成了他们的稀缺货,原价一千多美元的机子被炒到好几千,还买不到正品。 俄罗斯更憋屈,无人机生产缺芯片,居然得拆洗衣机、冰箱里的民用芯片应急,单月产能还不到 5 万架,故障率高达 23%。 再看看咱们,别说民用无人机占全球 80% 市场份额,军用无人机更是想造多少有多少,这就是完整工业体系的好处。 再说说坦克这种大家伙,美国 M1A1 型坦克要 1500 万美元一辆,俄罗斯 T-90M 也得 500 万美元,这价格高得吓人不说,他们还造不快。 美国造个 “联合轻型战术车” 磨磨蹭蹭 12 年都没列装,俄罗斯想扩产坦克,连熟练工人都招不够。可咱们呢? 十堰一个城市累计生产的军车就超过 40 万辆,相当于美军现役战术车辆总数的 3 倍,机器人 4 分钟就能下线一辆 “猛士” 装甲车,同一底盘能变出 20 多种车型,成本直接降 60%。 坦克生产也是一个道理,咱们有从钢铁冶炼到精密仪器制造的全链条工厂,不用看任何人脸色,想造多少、造多快,全由自己说了算。 有人可能会问,工业规模大就真能打赢仗?看看二战就知道了,美国当年靠的就是 “谢尔曼坦克月产万辆” 的产能,用钢铁洪流淹没了轴心国。 现在咱们的工业实力比当年的美国强多了,制造业增加值连续 15 年全球第一,2022 年占全世界比重达到 30.2%,全世界 504 种主要工业产品里,咱们大多数产量都是第一。 2023 年一年就造了 3011 万辆汽车、15.7 亿台手机、43 万台工业机器人,这些民用产能只要稍微调整,分分钟就能转成军工产能。 西方那些国家早就暴露了工业短板。俄乌战争打起来,北约国家连 155 毫米炮弹都供不上,德国把库存翻遍了都不够,美国自己的年产能才几万枚,还赶不上乌克兰前线一两个星期的用量,最后只好从韩国买了转手送过去。 再看装备更新速度,解放军这些年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十年前空军主力还是老型号战机,现在歼 - 20 五代机已经有 200 多架,歼 - 16 和歼 - 10C 加起来超 600 架,每年能造近 200 架先进战斗机。 海军更不用说,055 驱逐舰、052D 驱逐舰、075 两栖攻击舰像下饺子一样下水,年下水量远超美国。陆军的 99A 坦克、15 式轻型坦克大批入列,无人机都普及到基层分队了。 这背后全是工业实力在支撑,要是没有足够的工厂、足够的零件、足够的技术工人,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快的更新速度。 可能有人觉得 “第一军事国” 得靠几件超级武器撑场面,可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比谁的武器单个更厉害。乌克兰用 800 美元的 FPV 无人机就能摧毁百万美元的坦克,靠的就是数量优势和快速补给。 咱们的飞龙 - 3000D 无人机 1 万美元一架,要是一次出动几百上千架,就算对方有拦截系统也防不过来,这就是 “低成本、高产能” 的战术优势。 而且咱们的产能是可持续的,不像美国造个炮弹引信 70% 靠进口,生产线转型军工得耗 18 个月,咱们的工厂 72 小时就能切换民用和军用车型,订单响应速度比美军快 3 倍,真打起来,拼到最后就是看谁能一直造、一直补,这方面咱们从来没怕过谁。 工业实力就是军事底气的根本。咱们连续 15 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制造业规模,拥有全世界唯一的完整工业门类,这不是嘴上说说的,是靠每年超过 30 万亿元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 30% 的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堆出来的。 美国军费再高,没有足够的产能也是白搭;俄罗斯有重工业底子,但产业链不完整,照样被芯片卡脖子。 咱们既有规模又有完整度,既有产能又有技术,这样的工业实力转化成军事优势,就是实打实的 “第一军事国” 底气。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