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

千金不及冰麒麟 2025-11-04 19:55:10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吗?首先,欧盟申根国家基本采取一致的签证政策。因此,很多人评估,当中国对27个欧盟国家全部实现单方面免签之后,欧洲才会正式讨论针对中国的免签政策。 中国外交部在2025年11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将对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在内的45个国家单方面免签政策延长至2026年12月31日,同时新增瑞典,从11月10日起生效。这项政策针对普通护照持有人,涵盖商务、旅游、探亲和短期交流,单次停留不超过30天。瑞典外长比尔斯特罗姆访华刚满一个月,此举被视为中瑞经贸合作的及时雨。过去几年,中瑞关系因贸易摩擦一度冷却,但近期高层互访频仍,聚焦北欧设计与中国市场的对接。免签便利将降低企业进出门槛,推动木制品和机械设备贸易回暖。根据以往数据,对类似国家免签后,航班客流可增15%以上。这不仅便利瑞典游客探索中国高铁网络和古城风貌,也为中国企业开拓北欧市场注入活力。政策落地后,斯德哥尔摩至北京的直飞航线预计将加班,商务代表携带样本目录的行李箱增多。 欧盟申根区签证政策以一致性为核心,27个成员国共享边境管理框架,任何重大调整需集体协商。这意味着,中国单方面免签的推进虽是独立举措,却在积累欧盟内部共识。截止目前,中国已对欧盟27国中的25国实施类似安排,仅捷克和立陶宛尚未纳入。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国早在2023年底就享此待遇,西班牙和荷兰紧随其后。政策扩展源于对等互惠原则,中国通过降低入境壁垒,换取欧洲游客和投资者的青睐。2024年,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20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2.3%,其中欧洲占比显著。申根统一机制下,单个国家难以单飞,但中国覆盖率逼近全员时,布鲁塞尔总部难免启动评估。专家指出,当中国对所有27国实现单免签,欧盟才可能正式表态对华互免。这不是空谈,而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博弈:旅游收入占欧洲GDP的10%,中国游客贡献8%,互免可注入“经济活水”。然而,政策推进需平衡安全考量,欧盟正强化“去风险”框架,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捷克和立陶宛成为中欧免签“最后拼图”,其对华立场深受台湾问题影响。捷克总统帕维尔在2025年7月东京访日时,公开称“台湾有事即欧洲有事”,引发中方强烈不满,导致经贸合作受阻。2025年1月,捷克对台出口仅1.2亿欧元,不及对华的十分之一,却因政治表态酿成经济损失。立陶宛更早于2021年设立“台湾代表处”,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2025年5月最后一位中国外交官离境后,双边贸易额锐减,半导体期望落空。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在2024年5月承认名称使用“是个错误”,并建议修复关系,新任外交部长帕卢茨卡斯也表态寻求正常化。捷克方面,2025年10月众议院选举后,务实派ANO党上台,领袖巴比什推动组阁,预示中捷“转暖”。双方已安排经贸代表团访华,聚焦半导体和产业合作。波罗的海风波虽未平息,但经济现实逼迫调整:立陶宛从台湾获益有限,转向恢复渠道势在必行。这些变化虽缓慢,却为免签铺路,一旦两国松动,欧盟27国全覆盖将水到渠成。 欧盟内部对华免签讨论注定激烈,一方面经济复苏需求强劲,另一方面右翼势力筑起阻力。2024年欧盟GDP增长乏力,通胀回落但旅游业亟需提振。中国免签政策已促欧洲游客赴华人数激增,巴黎航班客流涨15%,德国教授访华后感慨“美国更糟”。互免若成,中国游客涌入罗马街头和阿姆斯特丹运河,可拉动零售和酒店收入,预计注入数百亿欧元“活水”。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先例,其对华互免后,亚洲航班客座率升20%,成为欧盟参考。新加坡经验显示,经济因素非唯一,但足以推动共识。反观右翼,意大利梅洛尼政府强调主权,法国勒庞派系借移民议题炒作“安全风险”。欧盟最高法院2025年8月判决加大庇护者驱逐难度,右翼反弹强烈,民粹心理基础阻碍签证放松。美国大选余波下,欧盟“去风险”战略强化,对华政策更趋谨慎。 展望未来,中国对欧盟全免签的步伐稳健,却需谨慎乐观。新加坡等亚洲案例证明,互免可放大双向效益:中国游客带动欧洲奢侈品销售,欧洲商队注入中国供应链活力。2025年上半年,中欧航班已增班,护照扫描仪忙碌运转。欧盟虽面临右翼掣肘,但复苏压力下,讨论空间渐开。葡萄牙等国积极游说,视互免为“关键推手”。中国单免签覆盖率达93%,剩余两国若解锁,布鲁塞尔评估将加速。全球签证版图重塑中,中欧合作不止于纸面,更是人员流动的桥梁。政策落地后,预计2026年游客总量破纪录,经贸额再创新高。这场“签证马拉松”,中国已跑在前列,欧盟跟进几何,取决于内部权衡。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千金不及冰麒麟

千金不及冰麒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