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以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咱得先把时间拨回到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 当时吴成德所在的180师,接到的命令是掩护大部队撤退。说白了,就是断后。在朝鲜战场,断后意味着啥?九死一生。 果然,180师很快就被美军的机械化部队给死死咬住,包了饺子。军部下令突围,可那时候,弹药快没了,粮食也断了,天上全是敌人的飞机。一万多人的部队,最后冲出去的不到4000人。 这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好,重点来了。吴成德突围了吗?他没有。 在突围路上,他碰到了300多名重伤员。战友们哭着喊,不想被美国人俘虏。吴成德咋办?他一个师政委,要自己走,警卫员拼死也能护着他冲出去。 可他没走。他对着伤员们喊:“战友们,我和大家在一起!” 他当场开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断了自己突围的念头。 这就是一个中国军人的选择。 但他也没坐以待毙。他带着这群人,加上陆续收拢的散兵,一头扎进了敌后的深山老林。 你以为被俘的故事开始了?不,是另一场战斗开始了! 从1951年5月到1952年7月,整整14个月!吴成德在敌人心脏地带,愣是拉起了一支游击队。没吃的,就挖野菜、抢敌人的;没弹药,就捡美军的。他们像钉子一样扎在敌人后方,打了整整一年零两个月。 老铁们,这是啥概念?这不是“被俘”,这是在敌后又拉起一支队伍,硬扛了一年多! 直到最后,弹尽粮绝,身边只剩下3个人,他才被美军的搜山队俘虏。 所以说,吴成德不是投降的,他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进了釜山战俘营,美国人一查,乐坏了:抓到个“大官”! 各种威逼利诱就来了。想让他上广播讲话,想策反他去台湾。吴成德啥反应? 他直接改名,自称“吴二小”,说自己就是个炊事员。 敌人看软的不行,就开始上刑。辣椒水、电刑、关小黑屋……吴成德被打得体重从130多斤掉到90多斤,头发大把脱落,但他硬是一声没吭。 1953年朝鲜停战,要交换战俘了。美国人为了掩盖他们虐待战俘的真相,在遣返前,非要给战俘洗澡、换新衣。 美军士兵提着水桶到吴成德面前,吴成德瞅了一眼,一脚把水桶踹翻在地。 他这是干啥?他是在告诉美国人:别假惺惺了!我穿着这身破烂衣服来,也要穿着这身破烂衣服回国。我吴成德,没给中国人丢脸! 这股子硬气,在战场上是,在战俘营里也是。 1953年9月,吴成德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火车开过丹东,他和其他归来的战友们放声大哭。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他们被送到了“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当时中央有个“二十字方针”,开头就是“热情关怀,耐心教育”。 可吴成德万万没想到,九死一生盼来的“家”,给他的第一份“大礼”,竟然是没完没了的审查。 在那个“左”的年代,很多人思想极端,直接把“战俘”和“叛徒”划了等号。在他们眼里,你为什么没战死?你是不是怕死了?你是不是投降了? 吴成德懵了。 他一遍遍地解释自己是如何带着伤员打游击,如何战斗了14个月,如何在战俘营里斗争。 但审查他的人不听。他们非要吴成德“交代问题”,承认自己是“指挥失误”、“贪生怕死”。更有人把180师全师失利的“罪责”,一股脑扣在他这个政委头上。 吴成德的“自我交代”一次次通不过。他受不了这个天大的委屈,精神几近崩溃。 1954年6月,处理结果下来了:开除党籍,开除军籍。 他被安排去了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那个被称为“南大荒”的地方,劳动改造。 在战场上没倒下的吴成德,在农场也没趴下。 让他干活,他就踏踏实实地干。开荒、种地、养猪,啥都干。 到了“文革”时期,他因为这段“黑历史”,自然成了被批斗的对象。当时他在一个砖瓦厂当厂长。 造反派组织开他的批斗大会,结果奇葩的一幕出现了:会场一个人都没来。 为啥? 因为吴成德当厂长这些年,天天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谁家有困难他都第一个帮。工人们打心底里不信这么好的人会是“叛徒”、“反动分子”。 老铁们,这事儿比任何文件都说明问题。组织上不信他,但天天跟他在一起的普通老百姓,信他! 这就是人心。 多少年来,吴成德一边在农场埋头苦干,一边写了数十封上访信。他不求别的,只求组织能给一个公正的结论。 这一等,就是27年。 直到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散了那些年的阴霾。中央下发了《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的文件。 吴成德的案子被重新审查。组织部门调阅了当年的档案,也找到了当年的战友。 事实终于清晰了。 最终,组织为他平反,批准他享受部队军级干部待遇。 当拿到那份文件时,这个在战场上没掉泪、在战俘营没屈服、在农场没消沉的硬汉,哭得像个孩子。 晚年,他带着家人回了老家山西运城。他没有抱怨国家,反而把自己的积蓄都捐了出去。老人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才发现,他省吃俭用,给希望工程捐了4万多块钱。 1996年,吴成德病逝,享年8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