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8年4月8日,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不堪受辱,吞服安眠药自杀,年仅38岁

千浅挽星星 2025-11-04 18:52:02

[微风]1968年4月8日,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不堪受辱,吞服安眠药自杀,年仅38岁。在她去世后不到一个小时,剧团领导就迅速赶到,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有人检举严凤英是特务,是奉上级命令自杀的,所以要立刻对她进行解剖,检查她肚子里是否藏有特务工具。   军代表刘万泉拿着上级指示,以有人检举严凤英是“国民党特务”为由,下令立即解剖尸体,目的就是寻找所谓的“特务工具”。   严凤英的丈夫王冠亚跪在地上哀求,希望能为妻子保留全尸,却被粗暴地推开并控制住,一把手术用的小斧头从严凤英的咽喉处砍下去。   搜查的人把取出的所有内脏都翻了个遍,寻找他们想象中的发报机和照相机,最终找到的不是什么叛国的铁证,而是超过一百粒安眠药的残渣,这是严凤英不堪屈辱、想要结束无尽痛苦的证明。   其实,严凤英的痛苦在自杀前就已经开始了,吞服安眠药后她躺在床上痛哭,身体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丈夫王冠亚想要求救,却发现剧团的电话被军代表控制,根本打不通救护车的电话。   他借来板车想送妻子去医院,却被要求必须出具单位介绍信,等王冠亚拿到介绍信赶回来时,38岁的严凤英已经瞳孔扩散,医院没有多余的病床,她被放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最终停止了呼吸。   而施暴者在寻找所谓“实体罪证”的时候,恰恰忽略了严凤英身体里真正的宝藏——那是一具承载着黄梅戏革新与辉煌的、无价的艺术之身。   严凤英的声音,曾经把安徽的地方小调提升为全国传唱的优美唱腔,她主演的电影《天仙配》观众多达一亿四千万人,让黄梅戏摆脱了“民间小戏”的标签,成为一张国家文化名片,这动人的声音才是她身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她的形体,吸收了京剧和昆曲的身段精髓,赋予了《女驸马》中冯素贞聪慧果敢的形象,让原本朴素的戏曲身姿变得飘逸优雅,这具身体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黄梅戏艺术教材;   她的创作理念,为传统故事注入了时代精神,让七仙女亲近劳动人民,让闺阁小姐冯素贞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理想,这种艺术创造力远比任何想象中的“密电码”都更有力量。   这具身躯曾在1964年为她赢得文化部的金质奖章,却也在后来无休止的批斗中被折磨得弯腰驼背,嗓音嘶哑。   虽然严凤英的肉体被摧毁,但她的丈夫、她的作品以及后世的认可,共同重构了她的艺术生命,让她超越了死亡与污蔑。   丈夫王冠亚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守护着对妻子的记忆,把两人的故居打造成了一座纪念殿堂,里面的陈设一直保持原样,墙上挂满了严凤英的照片。   他还把记忆写成文字、拍成影像,1985年出版了四十二万字的传记《严凤英》,并担任编剧创作了同名电视剧。   1978年,安徽省文化局为严凤英召开追悼会,正式为她平反昭雪,这不仅是政治上恢复了她的名誉,更是社会集体记忆的一次修正,承认了当年那场解剖的荒谬,也肯定了她对黄梅戏的巨大贡献。   她留下的《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作品,并没有随着她的离世而消失,反而成了黄梅戏演员的入门必修课,她的声音通过各种媒介流传至今,实现了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2006年,黄梅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份荣誉的根基,正是严凤英当年用一己之力打下的。   那场残暴的解剖最终一无所获,因为他们寻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证据”,严凤英的真正价值从来没有藏在她的血肉之中,而是寄托在她创造的艺术作品里。 主要信源:(光明数字报——严凤英:唱响黄梅)

0 阅读:85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