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04年,马未都请人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比了一个手指头,马

千浅挽星星 2025-11-04 16:50:37

[微风]2004年,马未都请人修复一把黄花梨椅子,结账时,师傅比了一个手指头,马未都就给了1000元。师傅看到钱,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是1万块!马未都目瞪口呆:我不会被坑了吧?   马未都从不觉得“捡漏”是靠运气,他认为这是凭本事和研究换来的,这位行家的眼力本身就是值钱的资本。   有一次傍晚,他在沈阳道的巷子口,看到一位老人卖黄花梨老料箱子,对方开价800元,他砍到600元没成就假装离开,躲在一边观察。   等巷子里人少了,他回去跟老人说“天晚了菜都打折,您这箱子也便宜点吧”,磨了半天,最终以500元成交。   他揣着箱子赶紧走,生怕老人反悔,后来,这个箱子的价值涨到了300万元,正是他的专业知识,抓住了被市场低估的价值。   早在八十年代,马未都的价值判断能力就已经很厉害了,他在古玩城一楼看中一只瓷碗,砍价到2000元买下,转身刚上二楼,就碰到一位古董行的熟人。   朋友一眼就喜欢上这只碗,马未都当即以3万元转手,要知道,那时候“万元户”都很稀罕,他的眼光在专家圈里当场就得到了认可。   可当马未都从“发现价值的人”变成“为别人技艺付费的人”时,却遭遇了一次观念冲击,他花600元买的那把黄花梨椅子有一处缺口,价值一下降了不少。   普通师傅因为木料太贵重,怕修坏了赔不起,没人敢接这个活,后来经人推荐,他才找到一位顶级修复师傅。   一周后修复完成,马未都拿放大镜看都找不到修复的痕迹,可听到1万元的报价时,这位砍价高手第一反应就是“被坑了”。   师傅却点醒他:“这把破椅子之前跟烧火的柴火没区别,一文不值。是我用顶尖手艺给它换了新生命,现在这椅子至少值50万。”   马未都最终付了1万元,后来这把椅子以100万元卖出,证明这1万元不仅不亏,反而成了回报率极高的投资,他这才真正明白,不可替代的技艺本身就有重塑事物价值的巨大力量。   除了知识和技艺,马未都的价值判断里还有“个人原则”这一条,在瑞士,一位朋友带他去看真正的奢侈品——一家有200年历史的定制店,一件牦牛真皮大衣报价1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万元,马未都觉得这价格高得离谱,感觉“像背着一辆奔驰”。   他最终拒绝了这件大衣,这并非因为付不起,而是源于他的两条原则,首先,他反感以伤害动物、拿动物毛皮做噱头,其次,他认为物品本身不值那个价,他绝不为所谓的“面子”支付巨额溢价。   从500元的箱子到10000元的修复费,再到被他拒绝的10万欧元大衣,这些数字背后是马未都完整清晰的价值准则,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贵重,永远与知识、匠心和原则相连,而非价格标签本身。   信源:中国新闻网 海岩:我开始买黄花梨藏品是在马未都指点下买的

0 阅读:49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