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日名将孙立人的次子孙天平,正式向大陆方面递交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遗骨从台湾迁回安徽故里,让这位漂泊多年的老将军落叶归根。 孙立人一辈子经历了不少风雨,抗战的时候是响当当的名将,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长期留在台岛,最后客死他乡。 说白了,他这一生,荣辱都有,风光也有,遗憾也有。 其实像他这样的老兵,心里最挂念的还是故乡。 别看他后来人在台岛,心却一直惦记着安徽那片土地。 现在,孙天平作为家属,终于鼓起勇气,正式申请把父亲的遗骨迁回家乡。 这事儿不光是家族的心结,也是很多国人的心愿。 讲真,新闻刚出来那会儿,网上讨论特别热烈。 有人说,这位老将军一路南征北战,最后却没能叶落归根,挺让人唏嘘的。 也有人觉得,这次归葬,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民族团结的一种象征。 不管怎么看,孙立人的经历放在今天,确实很有代表性。 他既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不少网友留言,说希望看到更多像他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能落叶归根。 其实,孙立人骨灰迁回安徽这事儿,牵动的不只是家人的心。 很多人都觉得,像他这样为国抗战的老兵,最终能回到祖国的土地上长眠,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尤其是现在两岸民间互动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温暖瞬间。 说到底,我们中国人骨子里讲究的就是“家”,讲究落叶归根。 从个人到家国,这种情感特别真实。 你像孙天平这代人,虽然在台岛生活了大半辈子,血脉的归属感却一直没变。 这次他主动递交申请,其实也是为了了却父亲的遗愿。 老一辈的人,很多都有这种执念:人走到哪儿,心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根。 现在家乡和相关部门也都很支持,大家伙都明白,这不仅是家属的诉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延续。 当然,整个过程也很讲规矩,家属和相关部门沟通得很顺畅。 台岛那边,也基本没有太多阻力。大家都觉得,尊重个人和家属的意愿,是最基本的人道精神。 新闻里说,相关手续和流程都在按部就班推进,没有出现什么风波。 这不光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考量。 这件事背后其实还有更深的意义。 两岸关系这些年起起伏伏,但说到底,大家同根同源,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每一个关于“归根”的故事,都是一种情感的呼应。 孙立人归葬安徽,既是家族的圆满,也是民族认同的体现。 大家都希望看到这样的温情时刻多一些,让历史人物的归宿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 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 每一个人的经历、每一段归途,背后都有着家国情怀和人间烟火气。 像孙立人这样,为国家拼过命、为民族流过血的老兵,最终能回到家乡,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只是一次新闻事件,而是能真正让更多人记住、感悟和传承。 让我们在怀念他们的同时,也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守护好属于我们的家和国。 参考:孙立人何时“回家”?其子正式向大陆申请——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