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科技股真相:远未“拥挤”,何谈“见顶”?
每当科技股出现短期回调,市场看空的声音便会集中涌现。不少空头以“公募基金TMT持仓占比逼近40%”作为依据,断言科技赛道过于拥挤、行情即将见顶。
但“TMT”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电子、通信、传媒、计算机、半导体等众多细分领域,涉及上市公司可能超过千家。目前A股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约6万亿元,若按40%的TMT持仓计算,对应约2.4万亿元。而整个A股TMT板块的总市值已突破23万亿元,也就是说,公募持仓仅占整个板块的约10%。
为什么过去“赛道拥挤”是有效的风险信号,如今却可能失灵?核心原因在于,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速度远低于TMT行业的市值扩张。即便公募集体减持一半TMT持仓,约1.2万亿元的资金分散到上千家公司中,实际冲击也相当有限。
从全球视角看,TMT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2025年,全球TMT市场规模预计达5.12万亿美元;A股TMT市值占比已超22%,美股TMT在标普500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4.2%。可见,真正的结构性集中是全球性趋势,目前A股市场TMT的集中度相较于美股还有一倍的差距。
一些机构在消费、医药、新能源板块估值极高时并未提示风险,甚至对茅台看到3000元;而当前业绩确定性强的算力龙头,明年动态估值普遍在15–20倍之间,却被频繁“警示风险”,逻辑上难以自洽。
本轮科技行情的主线是算力,评估其拥挤度应有全球视野。美股前十大科技公司在标普500中占比超40%,并未阻碍其迭创新高。相比之下,国内机构上千家科技公司的公募持仓占比来断言A股科技行情见顶,显得站不住脚。
等到A股真正的AI核心龙头市值占比突破10%,再谈“拥挤”也不迟。
财经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