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

飞蛋 2025-11-03 22:09:37

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这可不是普通的技术升级,而是中国对全球能源格局的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这词听着够霸气,但得先弄明白这技术到底牛在哪,才好判断这话有没有水分。不少人光知道是“新核电技术”,其实里头藏着的门道,能把传统核电的老问题都给治了,只是说“降维打击”还太早,毕竟从实验成功到真正改变格局,中间还有不少坎要迈。 先得说这技术的“原料”有多省心。咱们说的钍,是种银白色的金属,地壳里的储量比现在核电用的铀多3到4倍,中国的钍矿资源尤其丰富。更关键的是它的“变身”能力——钍本身不能直接发电,得吸收中子变成可裂变的铀-233,就像用“种子”培育出能烧的“柴火”,这过程叫“增殖”,等于把原本没用的钍变成了宝贝燃料。对比之下,传统核电用的铀资源越用越少,还得靠进口,钍基技术直接把“燃料命脉”握在了自己手里。 安全性更是戳中了大家对核电的最大顾虑。以前总听说核电站要高压运行,怕像切尔诺贝利那样出熔毁事故。钍基熔盐堆根本没这烦恼,它是常压运行的,就像家里烧开水那样不用加压。更绝的是反应堆底部有个“冻结塞”,就是靠风扇降温维持的固态盐块,一旦停电或者温度异常,风扇停转,盐块熔化,带着核燃料的熔盐会自动流进应急罐,链式反应立马终止,从设计上就堵死了大事故的可能。 核废料处理这块更是碾压传统核电。现在的核电站产生的废料,放射性得持续数十万年才能降到安全水平,埋在地底还得担心泄漏。钍基熔盐堆的废料里,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很少,毒性降到天然铀水平只要几百年,而且它能在线处理废料——运行时直接引出部分熔盐,去掉废料再添新钍,燃料利用率高多了。这意味着以后建核电站,不用再为找“万年安全填埋场”头疼。 但别光看优点就喊“赢了”,这技术离真正商用还差得远。最大的麻烦是材料腐蚀问题,700℃的高温熔盐腐蚀性极强,反应堆里的合金材料在强辐射下很容易被“啃坏”,现在还没找到能长期扛住的完美材料。还有在线处理废料的技术,实验室里能做,可要放大到工业级别,怎么安全处理那些高温放射性物质,至今没完全解决。 所谓的“降维打击”,更像是未来的可能性,不是现在的现实。中国确实走在了前面,2011年就启动了专项研究,现在建成了全球唯一能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实验堆,目标是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的示范工程。但从2兆瓦的实验堆到能给城市供电的商业堆,至少还得十几年时间,期间要砸巨额资金,解决无数工程难题。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实验阶段就实现钍铀转换,已经是天大的突破了。这意味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领域掌握了主动权,以后不管是能源安全还是低碳转型,都多了张王牌。只是咱们得保持清醒,别被“降维打击”的说法冲昏头,技术突破值得骄傲,但踏实解决后续难题,才能真正把潜力变成实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钍核反应堆 钍基熔盐实验堆 钍发电 钍基核能 钍熔盐堆技术 钍基熔盐堆 钍熔盐

0 阅读:7789

评论列表

用户51xxx86

用户51xxx86

6
2025-11-04 03:34

腐蚀不可以用陶瓷材料吗?

思青旗 回复 11-04 04:10
陶瓷的确耐腐蚀,问题是密度不够高,但最现实的问题是不耐高温会开裂[狗头]

还没想好 回复 11-04 03:51
多放几包防腐剂不是更好?[滑稽笑]

山顶有白云

山顶有白云

4
2025-11-04 06:54

腐蚀性问题已经解决

笑 看无奈

笑 看无奈

2
2025-11-04 06:42

应该是玻璃制品更耐腐蚀,它原料广泛生产工艺简单。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2
2025-11-04 06:44

你这的是啥时间的材料了,你说的问题大部分已经解决了!

猜你喜欢

飞蛋

飞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