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生源差”的学校,总习惯把焦点放在分数的差距、知识的断层上。但走进这些校园,走近那些孩子,会发现他们眼底藏着的,更多是不自信的闪躲、对未来的迷茫,是“我可能不行”的自我否定。其实,对他们而言,最紧迫的从来不是急着填补知识的空白,而是先扶起那份向下沉的心气。 心气,是孩子面对难题时“再试一次”的勇气,是相信“我值得被期待”的底气,是即便起点不高,也敢朝着远方迈步的动力。没有这份心气,再好的知识点也难以走进心里——就像给蔫了的秧苗浇水,先得让它挺直腰杆,才能吸收养分。那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孩子,哪怕坐在课堂上,也容易陷入“我学不会”的内耗,知识的输入变成了无效的灌输。 提心气,不是空洞的鼓励,是课堂上老师一句“你这个思路很特别”的肯定,是运动会上哪怕跑最后也有人呐喊的支持,是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后,那份“原来我也可以”的惊喜。当孩子的心气被点燃,他们会主动睁大眼睛看世界,会愿意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知识的补全自然水到渠成。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的力量。对于这些起点稍低的孩子,我们不必急于用分数衡量成败,先帮他们拾起自信,筑牢心气,让他们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值得被期待、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当心里有了光,脚下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知识的种子也会在底气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当我们谈论“生源差”的学校,总习惯把焦点放在分数的差距、知识的断层上。但走进这些
									
										
										欢乐金豆豆
									
									
										
										2025-11-03 22:0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