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人士林郁方表示,实在看不懂为什么中国大陆要造那么多的武器装备,还频繁亮相

疾冰预防说 2025-11-03 19:00:08

台湾知名人士林郁方表示,实在看不懂为什么中国大陆要造那么多的武器装备,还频繁亮相,这不是让其他国家认为大陆想要称霸吗? 这番话一出,舆论场上立刻炸开了锅。有人点头附和,也有人觉得,这事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把时间线往回拨一下,从2016年的南海局势到现在的俄乌冲突,再看看2024年的全球军备现状,你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不是“为啥造”,而是“你不造还真不行”。 先说个大家可能没注意的点:2024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40.5万亿元人民币,制造业的全球占比大约是30%。 这个体量意味着什么?很多人没意识到,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武器装备能力,其实还在保护全球供应链。现在全球 80% 的家电、70% 的手机、50% 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都来自中国。 如果中国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港口、海上运输线,这些供应链随时可能因为地区冲突、海盗等问题中断。 比如 2023 年红海局势紧张时,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保护了近千艘各国商船,其中很多是运送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的货轮。要是中国没这些护航的军舰,不仅中国企业受影响,全球很多国家的工厂都可能停工。 所以说,中国造武器不只是 “自保”,也是在给全球产业链撑一把 “安全伞”。 而且,武器展示这事儿,也不是“秀肌肉”那么简单。 首先得说清楚,中国发展武器从不是为了 “称霸”,这有明确的政策打底。中国自 2005 年起就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反复强调 “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而且现在每年的国防白皮书都会重申这一点。 举个实际例子,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里,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反观有些国家,一边指责别人 “秀肌肉”,一边自己在全球建军事基地、卖武器。对比下来,中国发展武器的目的很明确:只用来护自己的家,而不是去抢别人的地盘。 在看当今国际局势下,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大家越来越明白,现代战争拼的不是谁枪法准,而是后勤和产能。 美国2024年每月能造4万发155毫米炮弹,但乌克兰一个月就得用掉10万发。俄罗斯月产30万发都不见得够用,还得找朝鲜帮忙。这种消耗战,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库存支撑,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为如此,大陆展示自己的装备,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有能力自保,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更别忽视一个趋势,那就是军事智能化。无人机、远程控制、智能识别这些技术,中国大陆早就在布局。阅兵上亮相的那些无人装备,看着像“黑科技”,但其实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自然结果。 所以说,林郁方的“看不懂”,可能是站在了一个过时的观察点上。如果放在今天这个国际环境下,中国大陆的这些操作,恰恰是稳中求胜的表现。在一个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世界里,把自己的底牌亮一亮,就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造得起、用得上、展示得出,这些都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在风浪面前站得稳。特别适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实力才是硬道理。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