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上天的几种保健品,实则坑钱又伤身,劝告父母:谨慎购买 2025年双十一预售刚

奇玮随心养护 2025-11-03 16:54:25

被捧上天的几种保健品,实则坑钱又伤身,劝告父母:谨慎购买 2025年双十一预售刚开启,某医院急诊就收治了位老人:每天吃6种“养生保健品”,竟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明明想养生,为何反遭其害?这背后藏着多数家庭都有的隐患。 一处居民区的凉亭里,常有老人围坐分享“养生经”,手里总拎着推销员送的鸡蛋。张阿姨就是其中一员,花三万买的“抗衰套装”,吃后便秘加重,医生一看:成分多是淀粉和维生素。 首当其冲的是蛋白粉。某机构调查显示,70%老人没必要额外补充——日常吃的鸡蛋、牛奶已够,过量会让肾脏“加班”。中医也认为,脾胃弱的人吃多了易腹胀积食。 被奉为“补血圣品”的阿胶也藏陷阱。临床遇过患者,吃阿胶补气血却流鼻血,医生解释:阿胶滋腻,湿热体质者吃了会加重内热,不如喝红豆红枣粥安全。 网红益生菌并非万能。某患者长期吃进口益生菌治腹泻,停药后更严重,检查发现是菌群失调。西医建议:肠道健康者无需补充,腹泻应先查病因。 助眠类褪黑素隐患易被忽视。数据显示,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头晕恶心。中医更推崇泡脚、按揉涌泉穴等物理助眠法,无副作用更安全。 老人轻信保健品,根源是信息差和情感需求。推销员常陪聊送礼,比子女还“贴心”,让老人放松警惕,忽略了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的核心常识。 识别陷阱有妙招:看批准文号,正规保健品是“国食健字”;查成分表,避免含不明添加剂的产品;遇“根治”“特效”宣传,直接拒绝,这违反医学常识。 子女的做法很关键:定期带父母体检,用权威报告替代说教;教父母查国家食药监局官网辨真伪;多陪伴交流,填补情感空缺,比禁止购买更有效。 健康养生没有捷径。与其花重金买保健品,不如坚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记住:真正的养生,藏在三餐四季的规律生活里,而非推销员的花言巧语中。

0 阅读:55
奇玮随心养护

奇玮随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