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山村执教22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后离开家,一去不回,直到警察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带血的账单,顿时肃然起敬! 1989年,李小棚本是县城重点高中的尖子生,是村里最有希望考大学的人。可高考前,父亲意外重伤,他只能放下书本回家撑起家。 看着村里70多个孩子没学上,他咬了咬牙,把村委会的废弃仓库改成了教室。 那间教室破烂不堪,桌椅东倒西歪,课本根本不够用。夜里,他点着煤油灯手抄教材,手指磨出厚厚的茧子。村民们看在眼里,自发凑钱送粮补贴学校,这才凑齐了第一批课本。 他每月工资微薄得可怜,但他的钱几乎全花在了学生身上。为了盖新校舍,他凌晨4点就摸黑上山赶路,往返西安十几次找捐助。 他曾在倾盆大雨里站了两个小时等负责人,晚上就睡在大街上。终于拿到善款盖起新校舍,孩子们有了新桌椅,他自己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住在裂缝的土坯房里。 家里的日子比学校更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时常失控撕毁学生课本,他总是默默把碎纸粘好送回去。父亲留下的债务和妻子的医药费,压得他喘不过气。 为了贴补家用和学校开销,他每周都要去西安打工。搬砖、扛水泥、装卸货物,寒暑假更是连轴转。在蔬菜批发市场干活时,他每天干14小时,累了就睡水泥地,饿了只啃馒头。 2006年,他在景区捡到一个装着4057元的钱包。兜里没钱,他特意借了30元路费,按身份证地址把钱包还给失主。这事被报道后,社会各界捐了43756元给他。 大伙本是想帮他还债、给妻子治病,他却全拿来租了民房,办起了免费幼儿园。学费、书本费、取暖费全免,连老师工资都是他打工挣的。 他每周要走两个半小时山路去幼儿园,站在教室外盯着老师说普通话,不许用土话骂孩子。他给孩子们讲盘古开天的故事,教他们饭前洗手,说孩子可以不成才但一定要成人。 除了教书,他还带着村民学果树嫁接技术,想让村子富起来,孩子们才有好环境。寒冬里,他把家里的煤炉搬到教室,就怕孩子冻坏手脚。 哪个学生交不起书本费,他悄悄补上;谁家孩子没衣服穿,他拿女儿的旧衣改小送去。中考成绩出来,他骑车翻山越岭,挨家挨户送成绩单。新生入学,他总备好书包文具。 长期劳累早已压垮了他的身体,2012年夏天,他刚从煤矿打工回来,揣着钱就去县城买课本。一整天没吃饭,就想着赶紧把书送回孩子手上,返程时遭遇了车祸。 他的离去让全村陷入悲痛,学生们自发守灵,村民们纷纷赶来送行。凤凰卫视称他“讲台上是李老师,夜幕下是苦力老李”,网友叫他“当代武训”。 在媒体和爱心人士推动下,蓝田县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李小棚幼儿助学基金”成立了,很快收到86500元捐款。有企业每月资助2000元,让幼儿园得以延续。 后来蓝桥镇建起了中心幼儿园,孩子们的课本扉页印着“纪念李小棚老师”。他教出的167名初中生、32名高中生、17名大学生里,有人成了医生,有人像他一样回到山村教书。 22年里,他放弃了高考的机会,忽略了病重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把自己活成了大山的灯塔。那张带血的账单,记着课本的价钱,更记着一位教师的坚守。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发光的普通人?他们的付出曾让你深受触动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咱穷但精神很富有 追记乡村免费幼儿园创办者

									
									
									
									
									
									
									
								
老翟
伟大
四毛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