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2米16、年薪百万,却整场板凳坐穿。” 昨晚青岛球馆里,镜头扫过杨瀚

恨蝶科技文化 2025-11-03 02:57:21

“18岁、2米16、年薪百万,却整场板凳坐穿。” 昨晚青岛球馆里,镜头扫过杨瀚森,他裹着毛巾,表情像极了我们加班时假装“自愿”留守工位——明明能干,却被领导一句“先别动”按在原地。 球迷炸了: “U19场均两双的未来核心,凭什么一分钟不给?” 教练组只丢下一句话:战术需要,保护年轻人。 听上去像敷衍,但数据不撒谎。 CBA本赛季7场“关键战”里,18岁以下内线平均出场5.4分钟,失误率却高达22%。 换句话说,把小孩扔进成人肌肉森林,先丢的是信心,再丢的可能就是膝盖。 杨瀚森自己倒挺清醒。 被雪藏后没发微博诉苦,只在训练馆加练了26组折返跑。 三天后打浙江,他14分8篮板,把板凳上的闷气全拍进篮筐。 NBA球探就坐在底线,笔记本上写了一行英文: “Must improve stamina, but touch is NBA level.” 翻译过来:体能还嫩,手感已够格。 所以,别急着替他喊冤。 职场里谁没碰过“先等等”? 有人被等没了,有人把等等练成等等我。 杨瀚森选了后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们也不是那个2米16的大个子,不知道他坐在板凳上时,到底是在数钱,还是在数下一次出场倒计时。 能确定的是,他真上场那一刻,没让机会溜走。 成长这场球,裁判常把年轻人先按在板凳上。 坐不坐得住,才分出普通员工和下一个巨星。

0 阅读:39
恨蝶科技文化

恨蝶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