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军副总司令刘湘滨,在接受赵少康采访时说:台湾是一个岛,制空权、制海权是关

红楼背疏影 2025-11-02 20:17:08

台湾前陆军副总司令刘湘滨,在接受赵少康采访时说:台湾是一个岛,制空权、制海权是关键,台湾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如果打地面战,战场在台湾,损失会非常大! 台湾前陆军副总司令刘湘滨在赵少康访谈中的直言,戳破了台当局多年营造的“防务自信”。他的判断具有明确的专业依据——台湾作为岛屿的地理属性,决定了制空制海权是生存命脉,而当前台军的实力差距与战场环境,意味着地面战将造成严重的本土损失。 刘湘滨强调的制空权短板,体现在具体数据层面。根据台防务部门2025年公开报告,台空军现役主力战机为F-16V、“幻影2000”等共约330架,其中服役超20年的老旧机型占比达62%。 解放军东部战区仅公开的歼-20、歼-16等先进战机数量已突破500架,且配备射程覆盖台湾全岛的空对空导弹。 体系差距同样显著,解放军的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形成的作战网络,可实现台军战机“起飞即暴露”。2024年环台军演中,解放军曾在3小时内出动120架次战机,台空军全程仅起飞48架次应对,双方差距清晰可见。 制海权的失衡同样致命。台湾岛周边12海里内的海域,是其能源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70%的石油和85%的粮食依赖海上进口。台海军现有主力舰艇41艘,其中驱逐舰平均舰龄31年,唯一的“潜艇部队”为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型号。 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仅052D、055型驱逐舰就有18艘,配备的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超600公里,可在台军防御圈外实施精准打击。 解放军的岸基反舰导弹和火箭军部队,已构建起“岸海空”三位一体的封锁体系,2025年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模拟推演显示,解放军可在72小时内完成对台湾的海上封锁。 刘湘滨提及的地面战风险,在历史上有明确先例。1950年海南岛战役,国民党军拥有海空优势且兵力达10万,因解放军迅速夺取制空制海权,最终3万余人被歼、6万余人溃逃,战后海南经济停滞近3年。 当前台湾人口密度是当年海南的8倍,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集中在西部平原,若爆发地面战,台当局的“滩头防御”将使城市成为战场。 台防务部门2024年秘密评估报告显示,若战事爆发,仅台北、高雄两地的基础设施损失就将超8000亿新台币,相当于台湾全年GDP的12%。 台媒炒作的“美军会驰援”,存在明显误导。特朗普政府2025年公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明确将“避免直接军事介入台海”作为核心原则。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表示,“台海战事若爆发,美军需7-10天才能完成兵力集结”,而这期间解放军已能掌握战场主动权。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均在解放军东风导弹覆盖范围内,2025年美军兰德公司报告承认,“美军无法在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干预台海”。 台军内部的“防务误区”同样需要正视。多年来台当局侧重“不对称作战”,投入巨资研发“雄风”导弹等武器,却忽视基础防御体系建设。 2025年台审计部门报告显示,台军“爱国者”导弹拦截率实际不足30%,远低于宣传的85%;所谓的“地下机库”经解放军卫星侦察已全部定位,战时无法保障战机安全。 兵源问题同样突出,台军近年志愿役士兵缺员率达28%,新兵训练时间从4个月压缩至2个月,这样的部队难以应对高强度战事。 地缘政治层面,台湾的“防务困境”具有客观必然性。随着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西太平洋,以及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合作深化,美军在印太的军事优势持续削弱。 2025年东盟各国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不介入台海争端”,台当局“借东盟牵制大陆”的设想无法实现。经济层面,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2800亿美元,战事爆发将使台湾失去核心经济支柱。 刘湘滨的直言,是军事专业判断对政治化防务政策的纠偏。台当局近年持续增加防务预算,2025年达6800亿新台币创历史新高,却未解决制空制海权的根本短板,反而将资金投入“形象工程”。 这种“花钱买安心”的做法,将使台湾陷入“越备战越危险”的恶性循环。真正的安全并非依赖武器堆砌,而是基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这是刘湘滨访谈传递的核心认知。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