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量子科技产业正迎来资本化浪潮,四家头部企业的IPO进展及关联上市公司投资逻辑如下:
一、核心企业IPO进展
本源量子(中科院孵化)
进度:已完成B轮融资(估值超80亿),计划2026年科创板IPO
技术优势:超导量子计算机已交付中科大等机构
参股方:科大国创(持股7.2%)、皖能电力(量子供热合作)
国仪量子(中科大系)
进度:C+轮融资中(估值60亿),拟2027年上市
核心产品: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市占率90%)
关联方:浙江东方(通过旗下基金间接持股)
图灵量子(光量子路线)
进度:Pre-IPO轮融资(估值50亿),瞄准港股
突破:全球首款光子芯片设计软件
合作伙伴:中国长城(量子安全联合实验室)
玻色量子(相干量子计算)
进度:完成A++轮(估值30亿),计划北交所IPO
应用场景:金融优化算法已落地建行、平安
二、参股公司投资逻辑
纬德信息(本源量子合作伙伴)
逻辑:量子加密通信设备订单年增200%
风险:技术替代(若量子计算破解传统加密)
浙江东方(国仪量子二股东)
逻辑:量子测量设备已产生数千万营收
潜力:军工领域订单储备达5.8亿元
科大国创(本源量子股东)
逻辑:量子软件业务毛利率达75%
警示:研发费用占比过高(近三年均超40%)
三、行业风险警示
技术路线风险:超导/光量子/离子阱路线尚未定局
商业化瓶颈:除军事/金融外,民用场景仍需培育
估值泡沫:部分企业PS(市销率)已超50倍
投资建议
短期关注设备供应商(国仪量子产业链)
中长期布局算法层(科大国创等软件企业)
警惕无实质合作的"蹭概念"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