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司令臆测2025对华开战,美媒竟求“只许我打你不准还手”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31 17:59:02

2023年初,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司令迈克·米尼汉向麾下近五万军人发布备忘录,凭“直觉”断言2025年将与中国开战。 这话一曝光,不光中美两国舆论炸了锅,连美国自己内部都乱成了一锅粥,各种声音搅在一起,把美国对华战略里藏着的矛盾和撕裂扒得明明白白。 米尼汉这通好战言论刚传开,迅速就把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又推高了一个热度。可有意思的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美国不少媒体却冒出了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声音,调子软得很,甚至带着点乞求的意思,说希望真要是开了战,中国能守点“规矩”——别攻击美军士兵,更千万别把战火引到美国本土去。 这种先喊着要打架,转头又跟对手说“你只能挨揍不能还手,还得保证我家安全”的奇葩逻辑,任谁听了都觉得荒唐,可这恰恰就是当时美国舆论场上真实存在的景象。 面对这种军方煽风点火、舆论胡言乱语的混乱局面,五角大楼和白宫赶紧出来灭火,生怕真被米尼汉这通狂言拖进沟里。白宫发言人约翰·柯比急着跟米尼汉切割,公开说这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压根不代表美国官方立场,还特意强调总统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根本不是“不可避免”的。 一边是军方高层拍着胸脯说要打仗,一边是政府高层忙着撇清关系说“不算数”,再加上媒体那边不着调的“避险呼吁”,三股声音凑在一起,把美国对华战略的内在撕裂暴露得一览无余——他们自己都没搞清楚,到底是要跟中国硬刚到底,还是要想办法管控分歧。 其实美国媒体那种荒唐的“选择性避险”心态,根子上是美国对自己“本土堡垒”不再安全的深度焦虑。自打二战结束后,美国本土就从没遭过直接的军事打击,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两道天然屏障,再加上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让美国人安安稳稳过了几十年太平日子,慢慢就养成了一种国民性的“习惯性安全”——总觉得不管外面怎么打,战火都烧不到自己家门口,本土永远是最安全的。 可这些年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这种“本土绝对安全”的幻觉被一点点打破了。美国军方自己做的不少推演都显示,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早已今非昔比,那些曾经的“安全屏障”再也不是铜墙铁壁,这种认知上的落差,让美国从上到下都开始慌了。 这种焦虑可不只是停留在心理层面,连专业的智库都算出了实打实的风险。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就做过一份预测,说要是中美之间的冲突真的发酵升级,后果会严重到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首当其冲的就是全球供应链。 现在全球经济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供应链上的绑定程度极深,一旦打起来,近一半的全球供应链都可能走向崩溃,到时候不光是中美两国经济受损,整个世界经济格局都得经历一场大动荡。 这份报告出来后,更让不少理性的美国人意识到,真要跟中国开战,根本没有赢家,只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灾难。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商界和政界的脱节,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特别有代表性:就在美国国会里的鹰派们天天喊着要跟中国“脱钩断链”,说要把在中国的企业都迁回去,甚至还出台各种政策限制中美经贸合作的时候,达里奥的桥水基金却跟没事人一样,在华业务该怎么运营还怎么运营,丝毫没有要撤离的意思。 桥水基金作为全球顶尖的投资机构,一举一动都得基于对市场最理性的判断,他们选择留在中国,说白了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和稳定性,知道所谓的“脱钩”根本不符合商业规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这种商界的务实需求和政界的激进言论形成的鲜明反差,更凸显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混乱——连他们自己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都拧不到一起。 米尼汉的开战狂言、白宫的紧急降温、媒体的荒唐乞求,还有商界和政界的脱节,这一切乱象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美国在对华战略上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迷茫。 他们既不想放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想通过打压中国来维持自己的优势,又害怕跟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既想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搞“脱钩”,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和完整的供应链带来的利益。 这种又想打压又怕受损、又想强硬又要避险的矛盾心态,让他们始终拿不出一个连贯、理性的对华战略,只能在各种极端立场之间摇摆不定。 美国要是真的想避免冲突,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霸权心态,摒弃那种双重标准,不要再想着单方面制定规则,而是要以平等的姿态跟中国沟通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靠喊战口号、搞单边施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正道。

0 阅读:65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