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泰国正式宣布了 10月30日,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29日表

红楼背疏影 2025-10-31 17:18:05

就在昨天 泰国正式宣布了 10月30日,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29日表示,今年泰国投资趋势持续向好。1-9月份,BOI共收到2622个投资促进申请项目,比去年同期增23%,投资总额达13745亿泰铢,同比增长94%。(新浪财经) 对比2014年的投资高峰可见,当年依赖旅游和房地产拉动,热度仅维持18个月;此次2622个项目中,72%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仅中国广汽、比亚迪在东部经济走廊的工厂就带动1200亿泰铢配套投资。此类产业级投资的稳定性,远高于短期投机。 核心驱动力源于中泰军事合作的细节。去年底中泰联合声明明确,中方协助升级泰国东部军区通信系统,并交付3艘056级护卫舰外贸版。这并非简单的装备出口,而是构建“防务-产业”联动体系。 以东部经济走廊为例,其表面是工业园,实则由军方划定“安全保障区”,园区周边部署中方协助升级的防空雷达,企业无需担忧生产中断风险。 十年前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泰国曾态度摇摆,2015年引进美国F-16生产线,但因后续配套不足导致项目烂尾,损失超300亿泰铢。 当前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经济框架”,却未能为盟友提供基础保障。反观中国,不仅协助泰国建设中泰铁路,还于今年3月敲定“两国双园”计划,实现安徽与泰国工业园联动,打通新能源产业链双向市场。企业基于现实选择,自然流向稳定性更高的区域。 军事安全对投资信心的直接提升作用,可通过罗勇府案例体现。罗勇府是泰国重要军港,也是比亚迪工厂所在地。 去年军方联合警方组建“园区安全巡逻队”,采用中方提供的无人机巡逻系统,盗窃案发率下降92%。 工厂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夜间加班无需锁闭仓库,这种安全感在东南亚独一无二。”对制造业而言,稳定性比税收优惠更为重要。 历史经验可供借鉴。19世纪末暹罗(泰国旧称)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殖民的国家,关键在于在英法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有限军事合作换取主权完整。 如今泰国将这一“平衡术”升级应用于产业布局:既引进中国新能源技术,又吸引日本丰田建设配套电池厂,还邀请美国企业参与5G基建,形成“技术制衡”格局。在此布局下,无论中美博弈态势如何,泰国产业链均能保持稳定。 部分西方媒体称其为“中国资本渗透”,却刻意忽略关键数据: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外资中,中国占38%、日本占25%、欧盟占19%,并非由单一国家主导。 泰方已建立防范机制,规定高端制造企业中泰资持股比例不低于30%,核心技术需联合研发。这种“有节制的开放”策略,比菲律宾盲目引进外资的模式更为高明。 军事力量的保障作用同样关键。今年8月中泰“鹰击-2025”军演中,中方派出歼-10C和预警机参演,首次在泰国领空开展联合制空演练。这并非单纯的武力展示,而是为投资者注入信心。 马六甲海峡每年1/3的货船途经泰国海域,中方协助升级的海岸监控系统可实时追踪可疑船只,保障物流通道安全。对半导体企业而言,芯片运输安全性直接决定投资选址。 政策红利仅起到辅助作用,泰国将电动车消费税降至1%,并推行一站式服务,但此类政策其他东南亚国家同样可以推行。 真正不可替代的是“安全生态”:中泰联合培训的军工人才同时服务于国防和企业安保;中方提供的加密通信技术既用于军方,也向园区企业开放;人才培养领域同样实现联动,今年泰国派遣200名工程师赴中国军工企业进修,结业后直接进入合资工厂。这种深度绑定形成的优势无可替代。 泰国投资领域仍存在潜在风险,若美国加大军事施压,如增加泰国周边军演频率,可能短期内影响投资信心。 但从长期来看,泰国已形成闭环布局:中泰铁路一期预计明年通车,货物从重庆至曼谷仅需4天,较海运缩短10天;东部经济走廊港口完成绿色转型后,可承接马六甲海峡部分转运业务。这些硬核实力,并非短期军事威慑所能撼动。 泰国投资热潮本质是“安全经济学”的成功实践:通过可控的军事合作构建安全屏障,以基础设施联动打通产业脉络,凭借平衡外交拓展发展空间。 对其他东南亚国家而言,这一模式比单纯的“招商引资”口号更具实效。对普通观察者而言,理解其中军事与经济的联动逻辑,即可把握东南亚未来十年的发展主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泰国投资委员会:泰国投资申请升至422亿美元的纪录高位 新浪财经2025-10-29 11:53云南

0 阅读:53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