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可不是“没消息”了,而是从“大张旗鼓搞建设”变成了“踏踏实实搞运营”。 最近总有人说“中国空间站没人提,是因为不如国际空间站,没脸说”,这话听着就不对劲儿。 咱们国家搞航天向来不爱咋咋呼呼,以前空间站忙着搭架子的时候,今天发核心舱、明天对接实验舱,每一步都是新鲜事,自然常上热搜。 现在不一样了,空间站早就从“建设期”转成“运营期”了,就像家里房子装好了,接下来就是踏踏实实过日子、干正事,不怎么出“大新闻”很正常,但这可不代表它停下来了。 前段时间央视还播了神舟二十一号的消息,全系统合练都做完了,空间站也调好轨道等着新航天员接班;再往前一个月,天舟九号货运船刚对接成功,送了一大堆物资和实验设备上去。 这些事在官方渠道和航天圈里一直有更新,只是没像有些项目那样天天炒热度。咱们更看重实际推进,比如航天员在上面做实验、维护设备,这些事听着不“炸”,却是真真切切在为太空探索攒成果。 其说起国际空间站,不少人还觉得它挺“牛”的,但没多少人留意它现在有多难。它从1998年就开始拼搭,原本2015年就该“退休”了,结果一拖再拖,到现在超期快10年,身上588个零件都老化了,到处是毛病。 这国际空间站打2019年就开始漏气,到2024年漏得更邪乎了,一天就得跑掉0.9到1.1公斤空气,就算给它打了补丁也不管用,连美国航天局都急得拉了最高警报。 现在美俄还在为退役的事儿掰扯,俄罗斯想2028年就撤走,美国却非要拖到2031年,而且还得专门造个太空拖船,花2.5年时间把它拖到南太平洋的“航天坟场”砸掉,就怕它失控掉回地球出大麻烦。 这么个“超期服役的老古董”,哪好意思说比中国空间站“先进”啊? 咱们的空间站2022年才正式投入使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现在还在不断升级完善。别看它180吨的重量比国际空间站的419吨轻不少,可这正好能看出咱们的技术优势。 你想,国际空间站是16个国家凑一块儿造的,各个模块的接口都不统一,乱得很,好多空间都浪费在模块连接上了; 而咱们的空间站,从设计到建造全是自己搞定的,用的都是统一接口,就拿天和核心舱来说,装了30台发动机,不管是调整轨道还是改变飞行姿势,都灵活得很。 再说说发电,咱们用的是柔性薄膜电池,转化效率能达到34%,比国际空间站那些老旧的太阳能板强太多了,也不用装一堆又大又沉的帆板,既省空间又省电。 就连货运飞船对接这事,国际空间站最快也得花3.5小时,咱们的天舟五号之前还创下过2小时对接的纪录。这次天舟九号选了3小时的方案,可不是没能力更快,主要是为了留足应急的余地,做事得稳当。 再看舱里的设计,也特别贴心,每个航天员都有自己的独立小屋,还专门给女航天员设了专属厕所,这些细节国际空间站根本没考虑到。 至于科研方面,那更不用比了,到2024年底,中国空间站已经完成了181项实验,送上去快2吨的科研物资,传回来上百个实验样品和超过300TB的数据,涉及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这些关键领域。 可国际空间站呢,因为设备都老化了,能开展的新实验是越来越少,跟咱们这儿根本没法比。 还有人说中国空间站轨道低是“落后”,其实400公里左右的高度是精算过的——太高了会进辐射带,伤人和设备;太低了空气阻力大,费燃料还容易撞太空垃圾,国际空间站也在这个高度晃悠,根本不是什么“差距”。 而且咱们的空间站特别开放,已经有17个国家、23个机构的9个项目入选,未来还会有外籍航天员来执行任务,当年中国想加入国际空间站被拒,现在咱们用开放格局证明了自己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