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基辅市军事管理局副局长彼得·潘捷列耶夫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基辅将新建7座火力发电厂。那么,建这些火电厂的钱从哪儿来呢? 答案明摆着,就是“乌克兰的朋友”得掏腰包。乌克兰方面在向西方要钱这方面已经相当熟练了,而且底气十足,经常甩出一句:“要是你们不帮我们,下一个就轮到你们面对俄罗斯了”。 这种说法精准地戳到了西方的痛处,让他们不敢深究每一笔钱的最终去向。虽然2023年乃至去年,西方还会嚷嚷着要查腐败,追踪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但今年以来,这种声音几乎听不到了。 原因很简单,乌军在战场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西方现在生怕对泽连斯基政府逼得太紧,万一对方摆烂,整个局面就更难收拾了。所以别看泽连斯基政府像是西方的一枚棋子,但这枚棋子反过来也能拿捏住西方。 乌克兰的能源系统确实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从2024年末开始,乌克兰就遭遇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能源问题。俄罗斯的多次大规模导弹袭击,让乌克兰损失了大约9吉瓦的发电能力,这相当于2023年冬季高峰时总发电量的一半。 西方盟友近期的一些动作,也确实在回应乌克兰的能源援助请求。例如在2024年6月,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就宣布向乌克兰拨款3亿欧元,专门用于支持其能源行业,这些资金将流向乌克兰国有能源公司,目的是恢复发电能力、修复基础设施以及建设新的分散式发电系统。 自从2022年2月以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累计已向乌克兰提供了40亿欧元的融资。 到了2024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问基辅时又表示,作为七国集团更大援助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将向乌克兰提供350亿欧元贷款,同时她还宣布了一项1.6亿欧元的专项能源援助,旨在帮助乌克兰在冬季前修复2.5吉瓦的电力供应。 这些举动表明,西方尽管可能对资金使用有疑虑,但在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濒临崩溃的现实面前,仍然不得不提供支持。基辅新建7座火电厂的计划,很可能就是希望融入这类国际援助的大盘子里。 不过,西方提供的资金真正能有多少直接用于乌克兰能源重建,这里要打上一个大问号。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模式就很能说明问题。 根据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数据,美国国会批准的超过1700亿美元的所谓援乌资金中,实际直接用于乌克兰的约为1060亿美元,且这部分钱大多是以武器支持的形式体现,并非直接给乌克兰现金。 更有报告指出,这些名义上用于乌克兰的资金中,至少有70%最终是留在了美国本土,比如用于补充美国自己的武器库存、资助美军在欧洲的行动,以及向美国军火商采购武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自己也曾在2024年初公开表示,乌克兰实际收到的美国援助远低于美方宣称的数额,这巨大的差额去了哪里,他也不知道。这种资金分配模式意味着,即便西方承诺了大额援助,真正能落到基辅新建火电厂这种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可能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乌克兰内部存在的治理问题,尤其是腐败和官僚主义,也让援助资金的使用效率蒙上阴影。乌克兰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和发展局前负责人穆斯塔法·纳耶姆在2024年6月宣布辞职时,就痛陈他工作中遭遇的“系统性障碍”。 他提到,涉及防御工事和重建工作的拨款文件多次被政府退回或无故拖延,甚至其机构工作人员的薪资也被削减,导致大量专业人才流失。 更引人关注的是乌克兰能源领域高层频繁的人事变动。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政府对能源系统高层进行“清洗”,目的是将能源系统的控制权集中在自己手中,但这反而暴露了内部权力斗争可能影响了效率。 例如,乌克兰国家核能发电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弗拉基米尔·库德里茨基被解职后,反对党方面有声音称,真实原因是泽连斯基团队希望“掌控所有现金流”。这样的内部环境下,西方援助资金能否高效、透明地用于火电厂建设,自然令人担忧。 尽管面临内部治理的挑战,乌克兰在争取外部援助时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策略性。他们善于将自身的防御需求与欧洲的安全利益直接捆绑。 当乌克兰官员强调“如果你们不给我,俄罗斯就会来找你”时,这话术背后是利用了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可能进一步西进的深层担忧。 这种叙事方式让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在质疑援助资金去向时变得格外谨慎,生怕严格的审查会削弱乌克兰的抵抗意志,甚至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 乌克兰财政部长马尔琴科虽然曾强调重建与个人无关,关键在机构,人事变动不会影响吸引投资。 但像纳耶姆这样的技术官僚辞职,以及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被解职等事件,实际上已经动摇了西方合作伙伴对乌克兰政府的信任。只是在当前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西方似乎暂时选择搁置这些疑虑,以避免更大的战略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