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对面有一口古井,从明代永乐年间一直到九十年代,村里人都在这里打水。那时每天挑水的人络绎不绝,遇上天干年份,大家还要排着队依次去井边打水。 记忆力,几乎井旁是我们所有的青春回忆。 夏季夜里,劳作一天的人们围坐在井旁唠嗑,打上一桶水,把蔗糖放进水里又解乏又解困;甚至很多村民离井一两百米远,点上柏树枝丫(熏蚊虫的)直接扔上一床席子倒下就睡,特别凉快。 冬天,井旁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南方的我们家里打红薯粉需要大量的水淘红薯与摇粉,所以大家为了方便都去井边,要持续一个多月。 如今古井依旧,可是再也没有人去井边歇凉唠嗑了,再也看不到络绎不绝的挑水人了,但我们的心里依旧记得是它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世世代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