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到底能有多苦?这么说吧,现代人吃的苦,在古人面前不值一提! 现代人总说自己苦。996 加班到凌晨,通勤挤地铁像打仗,偶尔外卖迟到都能委屈半天。 但要是把这些苦拿到古代去说,古人可能都没法理解 —— 这也叫苦? 先说说吃饭这事儿。古代没有杂交水稻,没有化肥农药,粮食产量低得吓人。 战国时候,一亩地最多能收 1 石多粮食,汉代 1 石大概 27 斤,算下来一亩地也就 40 来斤。 现在咱们一亩水稻轻松收 1000 斤,是古人的 20 多倍。 产量低还不算,天灾还特别多。明朝末年有个小冰期,夏天老下雨,冬天冷得离谱,粮食根本长不出来。 崇祯年间连续五年大旱,河南、陕西那边的农民,把树皮、草根都啃光了,最后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 《饥民图说》里就记着,当时有老百姓把饿死的孩子煮了吃,这不是编的,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儿。 现在有的人抱怨外卖不好吃,古人可能连能不能活到下一顿饭都不知道。 肚子都填不饱,身体自然扛不住,古人的寿命也就跟着上不去。 根据《中国人口史》的研究,秦汉时期的人均寿命也就 20 岁出头,唐代好点,能到 27 岁左右,宋代算是古代里生活不错的,人均寿命也才 30 岁上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人十几岁就得结婚生孩子,二十多岁就当爷爷奶奶,不是他们想早婚,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 30 岁。 更惨的是小孩,清代皇室的小孩夭折率都有 50% 以上,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更难。 要是得了个感冒发烧,没有退烧药,没有抗生素,可能几天就没了。 现在人愁养老,古人愁的是能不能活到老。 就算能活下来,古人的日子也全是体力活堆出来的。没有拖拉机,没有收割机,种地全靠一双手和一头牛。 牛还不是家家都有,很多农户只能靠人力翻地。 种一亩地,从春天翻地、播种,到夏天除草、浇水,再到秋天收割、打谷,得忙活大半年。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能回家,中间除了吃饭几乎不停歇。 要是遇到朝廷征徭役,还得放下自家的地,去修城墙、挖运河、修宫殿。 隋炀帝修大运河的时候,征调了几百万民工,很多人累死在工地上,最后连女人都被征去干活。 现在人加班到九点觉得累,古人可能饿着肚子干重活,连歇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体力活累点也就罢了,要是生病了,那才是真的叫天天不应。古代没有现代医学,一个小小的肺炎就能要了命。 生孩子更是产妇的鬼门关,当时产妇死亡率至少有 10%,新生儿死亡率更是超过 20%。 就算不生病,古人的日常生活也特别憋屈。没有电,晚上只能点油灯,灯油还很贵。 普通人家晚上根本不敢多点灯,天一黑就睡觉,哪有什么看电视、玩手机的娱乐。 现代人的苦,大多是精神上的。比如担心房贷车贷,焦虑工作没前途,纠结孩子上学的问题。 这些苦确实难受,但至少咱们不用饿肚子,生病了能去医院,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能活到老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 古人的苦,是生存层面的苦,是今天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吃上饭,是生病了只能等死,是十几岁就要承担家庭重担,是活不到四十岁就可能离开人世。 不是说现代人的苦不算苦,而是古人的苦太沉重,沉重到我们现在很难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