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死后,身体还是活的!99%的人根本不知道,其实人在死后埋入地下,肉身在地下发生的变化要比你想象的惨烈许多,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 先得说清楚,这“身体还是活的”不是说人能醒过来,而是体内的细胞和微生物还在忙活。人刚断气那会儿,心脏不跳了,但好多细胞没立马死去,比如白细胞能撑好几天,还有骨头里的干细胞,甚至能休眠好一阵子。 最热闹的是肠道里的细菌,生前它们帮着消化,死后没人管了,就开始不受控制地繁殖,这就是后面所有变化的“导火索”。 头几个小时,变化先从表面开始。身体会慢慢变冷,摸上去从温热变冰凉,这叫尸冷,冬天冷得快,夏天能慢些。接着肌肉会变硬,先是脸和脖子,后来胳膊腿也动不了,就像被冻住似的,这是尸僵,一般一天后才会慢慢软下来。 同时,血液因为重力往下沉,身体朝下的地方会变成紫黑色的斑块,也就是尸斑,要是这时候挪动尸体,斑还会跟着变位置。这时候看着还像睡着,可内部已经暗流涌动了。 僵硬还没完全退下去,更厉害的变化就来了。肠道里的细菌越繁殖越多,开始分解内脏和肌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像甲烷、硫化氢这些,没地方跑就往肚子里攒。尸体的肚子会慢慢鼓起来,就像吹气球似的,有时候能鼓得比怀孕还大,皮肤被撑得发亮。这时候皮肤也开始变色,先是肚子右侧出现绿斑,那是细菌分解血红蛋白弄出来的,后来绿斑会蔓延到全身,看着特别吓人。 要是棺材密封得不好,这些气体还会把皮肤撑出水疱,里面全是浑浊的液体,过几天水疱破了,皮肤就像湿纸一样往下掉。更让人难受的是,体内压力太大,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残渣会从嘴巴、鼻子甚至肛门流出来,老人家常说的“葬礼泪”其实就是这东西。 这时候味道也开始冒出来了,硫化氢那股臭鸡蛋味混着氨气的刺鼻味,就算埋在地下,密封再好也能飘出来,附近的野狗都能循着味儿找来。 埋在土里后,土壤里的微生物也加入了“分解大军”。土里的细菌和真菌特别多,尤其是潮湿的地方,它们能分泌各种酶,把肌肉、脂肪这些硬组织一点点“消化”掉。比如腐生真菌专门分解蛋白质,能把紧实的肌肉变成黏糊糊的糊状;产酸细菌还会释放有机酸,慢慢腐蚀皮肤和内脏。 要是埋得浅,还有食腐的虫子和小动物会钻进来,它们把肉撕成小块,既方便自己吃,也给微生物腾出更多“下手”的地方,形成恶性循环,分解速度就更快了。 大概过个几周,最惨烈的阶段就到了。大部分软组织都被分解成了液体,尸体从鼓鼓的样子慢慢塌陷下去,四肢和躯干的形状都模糊了,只剩下一些坚韧的皮肤和肌腱连着骨头。这时候的味道浓得呛人,就算隔着几米远,那股腐败味也能钻鼻子,闻着让人恶心反胃。要是土壤里水分多,这个液化过程会更快,有时候不到一个月,内脏就全变成稀泥似的东西,渗进周围的土里。 再往后几个月,就轮到骨骼了。虽然骨头看着硬,但微生物也没放过它们。土里的细菌会产生有机酸,慢慢溶解骨头表面的矿物质,让骨头变得酥脆,用手一掰都能碎。 要是埋的地方微生物多,几年下来,连骨头都能被分解成粉末,最后和泥土混在一起,彻底回归大地。那些以为土葬能“留个全尸”的人,根本想不到最后连骨头都留不住。 其实这些变化说到底是自然规律,只是咱们平时接触不到,所以觉得惨烈。而且得说清楚,人死后已经没有意识了,这些变化不会让人觉得疼,只是视觉、嗅觉上的冲击实在太大。比如有人挖开多年前的土葬墓,看到的不是完整的遗体,而是一滩黑褐色的烂泥和零散的碎骨,旁边还飘着刺鼻的味道,换谁都接受不了。 以前老人觉得土葬“入土为安”,是图个念想,但真要了解地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就会明白所谓的“安”只是心理上的。现在推行火葬,把遗体烧成骨灰,反而能避免这些剧烈的分解过程,既卫生又省心。毕竟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最终都是回归自然,可比起地下那些惨烈的变化,骨灰确实让人心里更踏实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