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新北市议会,民进党议员故意挑事问侯友宜:认不认同郑丽文的“中国人”表述。侯友宜回应称“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华XX人”。这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23年接受日媒专访,被问到“中国人认同”时,他就这么答,现在还是老一套。合着“中国人”这三个字,在他嘴里就这么难开口? 侯友宜为啥不直接说“中国人”?看看台湾政治生态就明白了。民进党这些年把“中国人”三个字污名化,谁公开认同谁就可能被扣“亲中”帽子。台湾政治大学的数据显示,现在岛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只剩2.3%,连“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也降到30.5%。 侯友宜那句“中华XX人”其实是台湾政客的经典话术——既不刺激绿营,又给蓝营留余地。他2023年提出的“四个坚持”里,强调“宪法架构”和“两岸和平”,但就是避谈“中国”。 民进党议员这次挑事纯属政治操作。他们专挑身份认同这种敏感话题,就想逼侯友宜表态。要是他敢说“中国人”,马上会被绿媒打成“卖台”;要是拒绝,蓝营基本盘又不满。 这招儿民进党用了二十年,从李登辉时代就开始玩“身份政治”,把统独对立当选举工具。郑丽文最近高喊“我是中国人”打破禁忌,结果被党内保守派围攻,足见这话题多敏感。 其实深究起来,侯友宜的表述藏着三重算计。第一是选举考量——2024年败给赖清德后,他需要重新布局政治资本,模糊表态能同时讨好蓝绿基本盘;第二是党内斗争,郑丽文崛起后,国民党内部路线之争白热化,侯友宜的“维持现状”论其实是在和郑丽文唱对台戏;第三是个人风格,这位老派政客向来“不粘锅”,连韩国瑜竞选时都不肯公开支持,这种作风注定他在两岸问题上只会打官腔。说到底,不是“中国人”三个字难开口,而是政治利益让他开不了口。 台湾的认同政治就像个怪圈。民调机构用二元问题逼人选边站(“台湾人”还是“中国人”),政客们则利用这种对立捞选票。侯友宜的案例特别典型——明明文化血脉摆在那儿,却非要用“中华民国”当遮羞布。 这种表述本质上是一种“隐形台独”,用维持现状的幌子回避统一问题。难怪大陆方面会强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郑丽文敢直言“中国人”反而成了异类,说明台湾政治已经病态到连基本身份认同都要躲躲藏藏。 说到底,这三个字难开口不是嘴的问题,是心的问题。当政治人物把身份认同当选举筹码,当两岸关系被操弄成敌我矛盾,说句“我是中国人”就成了政治豪赌。侯友宜的纠结,正是台湾社会撕裂的缩影——这里头没有赢家,只有被民进党绑架的230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