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击荷兰没收资产后,德国女部长恼羞成怒:北京需要被狠狠地打击一下!凯瑟琳娜·赖歇明确表示不会抗议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国有化,却称中方“需要被狠狠地打击一下”。显然,包括德国和荷兰在内的西方列强,还是沉浸在西方列强高高在上的陈旧思维习惯里。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弄明白安世半导体,它不是那种藏着尖端技术的 “高精尖” 企业,就是做汽车里最常用的小芯片。比如控制雨刷、车窗升降的,还有充电桩里的零件。 2019 年,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 340 亿真金白银,把这家荷兰企业买了下来。整个过程都是按国际规矩来的,本来是笔双赢的买卖,闻泰把安世从之前的亏损状态,做成了一年能赚 23 亿的赚钱企业;荷兰那边也没亏,总部还留在当地,品牌也保住了,每年光交税就有 1.3 亿欧元。 但真正关键的东西,早就搬到中国了。到 2025 年的时候,安世 80% 的产能都在咱们这,光是东莞的工厂,一年就能造 520 亿颗芯片 , 全球每 10 个小型号半导体里,有 7 个是从这儿生产的。 说白了,荷兰手里攥着的 “总部”,其实就是个挂着牌子的办公楼;中国握在手里的,才是能真正造东西的 “产能命脉”。 今年 9 月底,荷兰突然变卦了。他们搬出了 1952 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只用 10 天就下了裁决,把闻泰手里 99% 的股权都交给第三方托管,理由喊得特别响:“为了国家安全”。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背后是美国在施压 美国刚出台了个 “新规”,要管中资控股的海外公司,荷兰这波操作,简直是跟美国 “无缝衔接”,连换中方高管的要求都一模一样。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一开始还挺得意,觉得自己攥住了 “筹码”。可他没料到,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 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直接下了出口管制令: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不能随便出口了。这一下就掐住了荷兰的 “七寸” 因为欧洲工厂造的只是 “半成品晶圆”,必须送到东莞工厂做 “封装测试”,才能变成能用的成品芯片。荷兰手里的 “空壳总部”,连一颗能直接用的芯片都造不出来。 更狠的是,中国还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 , 荷兰的光刻机巨头 ASML,生产设备离不开中国稀土,而且他们的库存顶多只够撑 8 周。这一下,荷兰彻底慌了。 荷兰总部想断了系统、停发工资逼中方让步?中国区直接宣布 “独立运营”,员工工资自己发,还明确说“境外总部的指令,在中国不算数”。荷兰单方面把全球销售副总裁给免了,中国区当天就发声明:“这个职位没变,之前签的合同全都有效”。 这时候最慌的,其实是德国。汽车业是德国的 “经济命根子”,直接绑着 200 万人的饭碗,占了德国制造业就业的 13%。而德国汽车对安世芯片的依赖,已经到了 “没它不行” 的地步 , 安世的二极管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市场,能适配 1.6 万种德系车型,从大众到宝马、奔驰,全得用它的芯片。 可就在自家车企快扛不住的时候,德国经济部长赖歇却跳出来喊 “要打击中国”,这不是闹笑话吗? 一边是大众在跟德国劳动局商量 “短时工作制”,4 万名员工可能要减薪;一边是部长帮着荷兰骂中方。 连德国总理默茨都很分裂,嘴上说 “芯片断供不可接受,中方要守底线”,可对荷兰抢中资企业的事,半个不字都不提。这哪是讲 “底线”?分明是怕砸了自己的饭碗,又想跟着美国站队。 荷兰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之前还挺硬气的卡雷曼斯,主动找上门求谈判,三句话不离 “能不能解除出口禁令”。这时候他们才看清,抢来的 “总部” 就是个摆设 。让荷兰头疼的是,闻泰还在加码,又砸了 30 亿给东莞工厂扩产,以后每年能多造 78 亿颗芯片。 这场风波,其实把西方的 “底裤” 都扒光了,他们天天喊的 “契约精神”,原来只对别人有效。荷兰能用行政手段抢企业,德国能为了政治站队不管自家产业死活;可轮到中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成了 “需要被打击” 的对象。 赖歇这些人的愤怒,本质上是怕了 — 怕以前能随便拿捏的规则,现在中国也能用;怕以前攥在手里的产业链,现在中国能卡他们的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