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漫聊小知识 2025-10-30 16:52:53

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穷! 二十年前,像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这些高铁大厂,生产线是有,专利也很多,就是根本没啥用武之地。 因为能建高铁的国家基本都建得差不多了,欧洲内部就那么几条线,日本本土就巴掌大的地方,美国压根对高铁没兴趣,新订单少得可怜。 这些企业每年砸不少钱搞研发,可一年到头卖不出十几列高铁,连本钱都收不回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 就说法国阿尔斯通,2003年一年就亏了18亿欧元,搁现在得是多大一笔钱?差点就倒闭了,最后还是靠法国政府注资才勉强喘过气来。 加拿大庞巴迪更惨,连续两年裁员超过15%,车间里的工人都快没事干了,就盼着能有笔大生意救急。 日本川崎重工稍微好点,但也全靠造船和摩托车业务撑着,高铁板块早就成了拖油瓶,要是再没订单,估计就得砍掉这块业务了。 那时候这些巨头哪还有国际大牌的架子,说白了就是急着找“救命钱”。 就在他们愁得掉头发的时候,中国突然抛出了个天大的馅饼——2004年铁道部招标采购140列高速列车,这还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四纵四横”的大规划。 你知道这140列订单意味着啥?差不多是当时全球高铁一年产值的三分之一,对那些快揭不开锅的企业来说,这哪是生意,简直是续命的救命钱。就像快饿死的人看到了馒头,哪还顾得上端架子。 但中国也不是傻买,咱们早把规矩定死了:想拿订单?行,必须把核心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还得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造、怎么调试,连图纸都得交出来,不然门儿都没有。 一开始西门子还挺傲慢,觉得中国离了它不行,报出天价:每列原型车3.5亿元,技术转让费要3.9亿欧元,还对标书提了50多个不响应的要求,那态度简直是欺负人。 结果咱们铁道部一点不惯着,直接把它踢出谈判桌。你猜怎么着?西门子立马就慌了神,股价当天就大跌,负责谈判的团队全被撤职,连总裁都引咎辞职了。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对当时的西门子来说,丢了中国这笔订单,说不定高铁业务就得关门大吉。 第二年西门子赶紧灰溜溜地回来,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原型车价格降到2.5亿,技术转让费从3.9亿欧元砍到8000万欧元,还把压箱底的技术全打包送过来,就为了能拿到订单。这前后反差,不就是因为“穷”得没底气了吗? 日本川崎重工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开始日本其他企业还端着架子,日立、日本车辆制造公司都不肯转让技术,觉得自家新干线技术金贵得很。 可川崎重工实在扛不住了,当时它的高铁业务全靠零散订单苟活,中国这笔订单就是救命稻草。 没办法,它牵头拉了五家企业组成联合体,硬着头皮跟中国谈,谈判的时候还想留一手,比如把维护技术藏着掖着,结果中方直接放话:72小时内不答应全给,这单就别谈了。 川崎重工哪敢赌?最后乖乖把核心图纸都交了出来,就为了那笔91亿元的合同,这哪是心甘情愿,分明是被“穷”逼得没辙了。 加拿大庞巴迪更不用提,本身实力就比另外几家弱,当时正裁员裁得头疼,见中国开门采购,恨不得把所有技术都塞过来,就怕没机会分一杯羹。 这些企业心里都清楚,中国这订单不光是眼前的生意,后面还有“四纵四横”的大市场,要是这次不抓住,以后就彻底没饭吃了。 有人说是不是中国太强硬?其实不是,是他们自己“穷”得没选择。 当时咱们铁道部特聪明,把国内企业拧成一股绳,就指定两家企业跟他们谈,相当于全中国就一个“买家”,这主动权可不就攥在咱们手里了。 更绝的是,咱们还定了规矩:先不付钱,得等中国企业学会了、能造出来了再给钱,这些外企没办法,只能天天盯着中国工人学技术,生怕教不会拿不到钱,这不都是被“穷”逼的吗? 他们当时可能还心存侥幸,觉得中国工业基础弱,就算给了技术也消化不了,等中国造不出来,还得回头求他们。 可他们没想到,中国不光学会了,还越造越好,现在复兴号跑遍全国,运营里程占全球七成,反而把他们的市场挤得越来越小。 阿尔斯通后来去印度投标,报价比中国高一倍,直接就被淘汰了;西门子现在还得跟中国合作才能抢得到订单。 这回头一看,当年那点技术转让费,跟中国市场的潜力比起来,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那时候他们实在没辙,不转让技术连芝麻都捡不到。 所以说,根本不是西方企业大方,更不是他们傻,就是因为当年“穷”——手里的技术换不来钱,生产线快停了,工人快没活干了,中国订单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咱们抓住这个机会要技术,不是欺负人,是顺理成章地拿市场换技术。 现在中国高铁能这么牛,说到底还是当年那些巨头“穷”得没办法,给了咱们这个起步的机会。

0 阅读:155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