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了,美国下调或完全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换取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现在是美国

律便利小店 2025-10-30 10:46:15

基本定了,美国下调或完全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换取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现在是美国努力为“中美会晤”的举行创造条件。 法新社报道称,特朗普10月29日表示,在“中美会晤”之前,将下调对华加征的部分关税,以换取“中国帮助美国解决芬太尼问题”。 最近美国和中国的互动,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尤其是美国在“中美会晤”前夜抛出的新动作: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中国在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方面配合美国。 顺便再多买点美国大豆。多家权威媒体,包括法新社、华尔街日报等也都做了相关报道。美国的思路其实很清楚。 就是用实际利益换取对方让步,尤其是在现在全球局势复杂的大背景下,这个操作也算是够直接的了。说到芬太尼,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 它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合法情况下主要用于医疗领域,但非法流通后却成了美国头疼的“毒瘤”。美国社会面对芬太尼泛滥付出了很大代价。 所以美国政府对芬太尼和其前体化学品的流通格外敏感。这次会晤前,特朗普政府传出要降低对华关税,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中国在芬太尼前体出口管理上更加严格。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配合国际社会打击毒品犯罪,2023年中国就已经将多种芬太尼类物质列入管制清单,相关举措也得到了联合国禁毒机构的肯定。 美国想要中国在这一领域做得更多,主要是希望借助中国严密的出口监管,堵住非法渠道,缓解美国国内的毒品危机。 但美国的算盘并不止于此。关税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根刺。自2018年以来,贸易摩擦不断,关税壁垒让两国不少行业都感受到压力。 尤其是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受关税影响,大豆等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美国大豆农户的利益也是美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于是这次美国提出下调甚至取消部分关税,希望中国能增加美国产品的采购,尤其是大豆。对美国来说,这样一来既能为国内农民争取实惠。 又能在“中美会晤”前表现出一定诚意,算得上是一举两得。如果把这次事件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看,类似的“交换”其实在中美关系史上并不罕见。 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前夕,双方在外交、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过类似的利益互换。再往近一点说,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疫苗合作,也有不少此类以实际利益为基础的协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交织的今天,这种用实际行动来推动谈判的做法,已经成了国际关系中的“常规操作”。 当然,这种博弈也不是没有风险。美国在此前对中国加征关税,本意是想借此压制中国出口,维护本国产业,但结果却是双输。 美国消费者要为进口商品支付更高价格,企业成本上升,国内农民还得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中国方面则通过多元化市场应对挑战,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到头来,两国都意识到,光靠打压对方很难换来真正的合作,最终还得回到谈判桌前。此次美国主动下调关税,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打在前,谈在后”策略的现实回应。 如果说这次的操作有什么新意,那就是双方都变得更加务实了。美国不再一味强调“施压”,而是用减税这种实际利益来换取中国的配合。 中国则以稳健的政策回应,既守住了自身利益,也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会晤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全球都在关注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松绑”动作。   参考资料:特朗普说希望降低关税换取中方遏制芬太尼出口,中方回应 2025-10-30 00:54·北京日报客户端

0 阅读:63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