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的稿子,那年也是供暖前特别冷,夜半手机成稿,扔给电讯报相熟的编辑刊发[尴

浦奕安品商业 2025-10-30 09:50:17

十二年前的稿子,那年也是供暖前特别冷,夜半手机成稿,扔给电讯报相熟的编辑刊发[尴尬][抱拳]。也正是那个时候去新华社上海的一个部门工作,两年后回京。那两年,回归到没有暖气的少年回忆。今年的北京,似乎比那年更冷了……找了下刊发版,如图。欢迎批评。安在业安在忆

寒风来前忆暖气

那一年,初到京城,住在一个没有暖气的简易楼,合租,800一月。唯一的好处是步行七八分钟即可上班。租下房子时是万物初复苏的三月,两会的热气腾腾没让我觉得木暖气有多冷。

一直到差不多现在这会儿,有一天,大风席卷,冷得我把衣服能竖则竖能包则包。遂,去老食堂外面看招租。

在社西侧路上的一套小一居,看着还挺欢喜,男主人从鲁谷匆匆赶来,带看房。房子整体装修,弥漫着世纪之交的味道,不大,是狭长的套间。小心翼翼询价,小心翼翼答价:"小妹妹,你刚到国社,我知道你收入不高,这个房子你还是租不起啊。"诚恳、友善、实在的回答,让我丝毫没有被鄙视之感。

细聊才知,他是西安人,夫人刚从我当时所在部门辞职不久,深谙低收入与高责任心付出的窘境。他在锁门离开前说,那就1600元吧。我无奈微笑,确实远超我预算。

后无意得知,周边市场价已至少2000元。再后来,因工作需要,我给他所在杂志开始写稿,从不同渠道听说,在房价长期平盘后,他把那房卖了。

尽管之后的房价一涨再涨,我初步的判断,他也不会后悔。能感觉得出来,他和他夫人是做事情的人,投身公益,出乎入乎体制内外,不会在意这市井之间。买房卖房,终究还在市井之间。

至于我的冬天,以江南人民一贯的抗冻,尽然习惯了木有暖气时开空调的日子。09年才搬到有暖气的屋子,跟随机关,11月初供至3月底。

尽管,我在春节回家时,也会矫情上那么一两回,被冻得住酒店。但依然与京城的暖气,不是那么对味儿。我的担心来自于,这种干冽冽地被暖,会不会提早把水分蒸发完,早早衰老?但再想到那些大领导大脑袋们亦无例外,也便释然些。人啊,其实觉得苦,大半来自心理。

依然怀念那些个木有暖气在京城的冬天。和那些明星名人成名后回忆奋斗,强调自己住过无暖气房不同,我觉得还是自己能控制室温更好。

归根结底,我还是爱北京的。

0 阅读:8
浦奕安品商业

浦奕安品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