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钦独立军宣布,自10月25日起,克钦独立军所控制的克钦邦与云南省之间的边境口岸,实施限制性开放,其中包括拉咱、迈扎央、雷基和甘拜地等主要口岸,但仅允许民生日用品和食品类物资入境,并开通就医通道,优先保障民众基本需求,但电子产品、燃料,军用装备等相关物资,则仍在限制当中。 克钦邦与云南省相邻的口岸有数个,但现在全部都在克钦独立军的控制当中,缅甸政府军一直要打回来,结果进展也是相当不顺利,形成了战略相持局面。 相对应的是,为了不参与和不干涉缅甸内战,咱们这边停止了一些物资运输,欧式有利于双方开战的一些工业品和汽油和柴油等燃料,这也是对的。进行大量的民用物资的开启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生活用品,可以正常买卖的。 克钦独立军现在受到了多方的压制,但是仍然表示游击战还得打。这么多年来不停的战斗,让克钦独立军早已经知道了现实,就是要对抗到底。 克钦独立军的终极目标,当然还是要在克钦邦独立建国,但是这个目标比较宏大,能不能成功都是两说。克钦邦有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都是高原和山脉,对外沟通不畅,继续走下去,但不一定最终能够成功。 8.9万平方公里看着辽阔,61%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交通闭塞到除了几条公路没别的出路,想建国连基本的物流都撑不起来。 克钦独立军满打满算也就1.2万兵力,手里多是老旧轻武器,面对装备更优的缅甸政府军,相持不过是暂时的平衡,根本没反攻底气。 咱们停止燃料、工业品运输太明智了,既守住中立底线,又掐住战火升级的关键,不让边境沦为冲突的“物资补给站”。 200万克钦邦民众才是最无辜的,常年战火让耕地荒芜,生活用品大半靠云南输入,开放民用口岸不过是缓解燃眉之急。 克钦独立军靠玉石、木材和鸦片撑军费,这些灰色收入根本撑不起建国梦,反而让民众陷入贫困与危险的循环。 历史早给出答案,自1961年成立以来,打了六十多年只换来割据局面,国际上没任何国家支持,独立就是镜花水月。 边境稳定才是两国共赢的根基,我方既保障民生物资流通,又严防冲突外溢,这波操作既守原则又有人情味。 所谓“对抗到底”更像无奈宣言,缺资源、缺外援、缺民心,再硬的态度也扛不住现实的重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