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

官芊芊 2025-10-30 01:49:05

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一个国家,欠的钱快赶上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了,居然还稳稳当当地在全球撒着军舰,特别是那11艘核动力航母,一艘一艘地往你家门口晃,谁看了不觉得魔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38万亿美元的国债,听上去惊人,对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可想象。如果按人均算,每个美国人背上11万美元债务,这差不多相当于一辈子工资的好几倍。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一个欠债这么多的国家,财政肯定吃紧,军费也得大幅收缩,可现实却截然相反:美国不仅维持着11艘核动力航母的全球巡航,还能保障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和舰载机运转,建造新型战舰和升级现役舰艇,钱好像永远用不完。   这其中的秘密,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国国债的结构。简单来说,美国债务里约七成是“内部债务”,也就是说,这部分钱美国自己欠给自己——比如社会保障基金、联邦储备系统持有的国债等等。   换句话说,这部分债务在美国的经济体系内循环,倒也没那么“危险”。剩下三成,是对外债务,需要外国接盘。这里面就包括日本、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日本持有1151亿美元美债,中国持有约730亿美元。   听上去数字不少,但和美国38万亿总债比起来,这点外债比例并不算高。更重要的是,美国有美元霸权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支持,别人想买美元资产、拿美元储备避险,这就天然帮美国背了一大部分债务。   正是靠着这种循环,美国才有能力维持全球军事存在。以航母为例,2025年美国海军预算里,单单造船和维护就花了32.4亿美元。这个预算优先保障11艘现役核动力航母、舰载机以及护航舰队的维护,保证它们可以随时出海,投射军力。   核动力航母贵?没错,一艘航母造价动辄上百亿美元,运行维护每年也要数十亿美元,但美国就是能在高额债务下把钱投入到最关键的军力上。   为什么?因为美元在全球是储备货币,美国借债可以得到全球资金的支持,而这些资金最终又会回流到美国市场,支持军工、科技和金融体系的运转,这就是典型的特里芬悖论在现实中的体现——你欠债给别人,别人又愿意用美元买你的东西,债务和资金不断循环,反而给自己提供了财力保障。   当然,美国的这种“魔法式经济”并非没有风险。长期高债务意味着财政弹性受限,利率一旦上升,债务成本就会攀升;外部债权人如果集体撤资,也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   可迄今为止,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全球金融影响力和内部庞大市场,几乎每次危机都能稳住局面,这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地方:欠债38万亿,却依然能把航母开到你家门口,让全球都得仰视。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债务和军事投射形成了有趣的互动关系。美国的金融优势让它可以投入巨额资金到海军建设,而强大的海军又保证了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存在,维护美元流通和全球市场稳定,从而支撑债务可持续性。   可以说,这是一种金融和军事高度交织的模式:你既靠债务支撑军力,又靠军力维持金融霸权,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闭环。   对比中国,美国的模式更是有意思的参照。   近年来,中国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美债持有量,同时加大对海外资源投资和战略资产布局,比如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的矿产、能源投资。而在军事方面,中国加快海军建设步伐,福建舰等大型航母逐步服役,整体作战能力迅速提升。   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的舰机活动,其实不仅是军事博弈,更反映了背后金融和经济实力的较量:美元霸权与美债循环为美国提供全球投射能力,而中国则在逐步通过产业、资金和海军建设形成自身战略威慑。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美国看似“债台高筑,却军力不减”,其实是美元体系、内部债务循环和全球投资者心理合力的结果。   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则在用不同路径探索金融与军事互动的可能性:中国通过稳健的外汇储备和海外投资积累实力,通过航母舰队提升区域威慑力;俄罗斯在能源出口和军工产业支撑下,维持有限的全球投射能力。   可以说,美国债务高企但依然强大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复杂的金融逻辑和全球体系运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有钱花”那么直白。  

0 阅读:0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